巫山高
明/皇甫汸
蜀道连巴水,巫山接楚阳。
情来为云雨,愁起见潇湘。
枫叶吟秋早,猿声入夜长。.
何能降神女,仿佛梦襄王。
【作者】
皇甫汸,1497—1582, 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注释】
蜀道:传统意义上的蜀道是指周秦汉唐时期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翻越秦岭、大巴山,经过汉中盆地通往成都平原的古道交通网络,拥有超过2300年的历史。主要指秦汉至明清时期连接关中与成都平原,穿越秦岭和大巴山的一系列川陕道路。
巫山:山名。在重庆巫山县。
潇湘: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合称。“潇湘”一词始于尧代。《山海经·中山次十二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
神女:女神古称。神女与女神,是古代中国文学对神话中神祇女性的称谓,但二者的广泛使用时间不同。
【赏析】
《巫山高》是一首明代的诗歌,作者是皇甫汸。这首诗描绘了巫山的高耸和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慨。
首联“蜀道连巴水,巫山接楚阳。”描绘了巫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这里的“蜀道”指的是四川通往中原的道路,“巴水”指的是巴蜀地区的河流,“巫山”是长江三峡中的一段,与“楚阳”相接。这里通过描绘地形和地理位置,表达了诗人对巫山的敬仰和赞美。
颔联“情来为云雨,愁起见潇湘。”则通过描绘云雨和潇湘,表达了诗人对巫山的情感和感受。这里的“云雨”指的是巫山上的云雾和雨水,“潇湘”则指的是湘江。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巫山的热爱和赞美。
颈联“枫叶吟秋早,猿声入夜长。”则进一步描绘了巫山周围的景色和声音。这里的“枫叶”指的是巫山上的枫树,“猿声”指的是猿猴的叫声。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色和声音,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尾联“何能降神女,仿佛梦襄王。”则引用了襄王梦遇神女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里的“神女”指的是传说中的神女峰,“襄王”指的是楚襄王。诗人通过引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巫山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