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
唐/杜甫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注释】
上山:爬山,进山上山拾草。
鼓发:击鼓出发。鼓舞激发。
新亭:亭名。故址在今江苏省江宁县南。
举目:抬眼看。
风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
茂陵:古县名。治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汉初为茂乡,属槐里县。
著书:撰写著作。
消渴:中医学病名。口渴,善饥,尿多,消瘦。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
春花:春天的花。青春年华;少壮之时。旧时宫廷中立春日以金银珠翠等造饰的座花,表示迎春。春天开花。亦指春天开花的作物。
烂漫:色彩鲜丽。
坦荡:无做作。
楚客: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泛指客居他乡的人。
【赏析】
杜甫的《中午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继续承接第一首的情感基调,于腊月一日,云安县(现在的重庆市云阳县)前抒发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社稷的深深忧虑。 首联“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诗人用冷色调描绘出冬日的市场和山景,寒烟轻笼,日光照射在楼前的江面上,雾气呈现出一片昏黄。这种景象既展示了冬日的寒冷和萧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忧郁。
颔联“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诗人将视线转向劳作的百姓,他们为了生计在寒冷的冬日里依然辛勤劳作。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也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自己的无奈和苦闷。 颈联“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新亭的风景让诗人感到切身的寒冷和孤独,而茂陵则是汉武帝的陵墓,这里用茂陵著书来暗指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怀揣着报国之志。然而,现实的困境和身体的衰老让诗人感到无法消解的渴望和无奈。
尾联“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诗人以春花烂漫来象征未来的希望和美好,但自己作为楚客(流落他乡的人),只能听到船桨划动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盼。 总体来说,《中午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这首诗以寒冬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劳动场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易老的感慨和对国家社稷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才华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