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五首(其一)
唐/杜甫
其一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其二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其三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其四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其五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注释】
胡虏:指吐蕃。
早时:今天早上。
见:同“现”。
材官:武技之臣。
韩公:指张仁愿。
尽烦:犹多劳。
犹闻:过去听说,现在还听说。
至尊:指唐代宗。
百二:二万人足抵百万人。
蓟门:指卢龙等处。
衮职:指三公。
王相国:王缙。
氛祲:即所谓“妖氛”。
越裳:周代南方国名,唐时安南都护府有越裳县。
殊锡:犹异宠。
翊:辅佐。
巫峡:在今重庆巫山与湖北巴东两县境内。
望乡台:在成都之北。
军令分明:是说信赏必罚,令出如山。
【赏析】
《诸将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这五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历代将领的描绘和评价,抒发了诗人对当时国事的关心和忧虑,表达了对英勇将领的敬仰和赞扬。 第一首诗中,“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描绘了汉朝陵墓的景象,引出了诗人对当时边疆安全的忧虑。诗人感叹历史沧桑,也表达了对英勇守边的将士们的敬仰。
第二首诗中,“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描绘了唐代宗派遣韩公筑城防御外敌的历史事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英勇将领的赞扬。
第三首诗中,“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描绘了洛阳宫殿被战火焚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和对英勇将领的赞扬。
第四首诗中,“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忠臣的敬仰和对当前国事的忧虑。
第五首诗中,“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描绘了锦江春色和巫峡清秋的美景,引出了诗人对历史上英勇将领的回忆和赞扬。
总的来说,《诸将五首》是一组以历史为背景、以历代将领为主题的诗歌。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和对英勇将领的敬仰和赞扬。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生动的形象而成为杜诗中的精品之一,值得仔细品味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