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
唐/杜甫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
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注释】
卧病:患病不起,躺在床上
拥塞:阻塞,阻隔
潇湘:指湘江。因湘江水清深故名。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
洞庭:广阔的庭院。湖名。即洞庭湖。
虚映:清澈透明的样子。
楚天:古代楚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位居南方,所以泛指南方天空为楚天。
不断:保持或继续,常以没有停顿、没有终止和不间断的方式。
四时:四季。指一年四季的农时。指一日的朝、昼、夕、夜。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大溪,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因巫山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
千里:指千里马。
边野:犹边地。
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鸳鹭:鸳鸯和鹭鷥。比喻朝臣。
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翻飞:上下飞翔。
【赏析】
这首《暮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诗中的“拥塞在峡中”一句,可以理解为作者身处长江三峡之中。诗中的“卧病拥塞在峡中”一句,描绘了作者因病滞留在长江三峡的情境,这里的“拥塞”可以理解为峡江的狭窄和险峻。
接下来“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长江三峡的气候特点,雨和风都是这里常见的自然现象。再接下来的“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两句则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表现了暮春时节的特征。最后“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两句则以鸳鹭为对象,描绘了它们在洲渚上繁衍生息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