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 来源:华龙网

唐/杜甫

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

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

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

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注释】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亦称大峡。西起重庆巫山县大溪,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因巫山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

中宵:中夜,半夜。

沧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十月:格里氏历(即阳历)每年的第十个月——缩写Oct.

龙蛇:比喻非常的人物。

不成: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争回:竞相回旋。

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

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何须:犹何必,何用。

云雨:云和雨;男女合欢。

楚王台:台名。即阳台。在重庆巫山县,相传为楚襄王梦遇神女处。

【赏析】

《雷》是唐朝杜甫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雷声在自然界中的壮丽景象,以及它所象征的强大力量和生命力。首联“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描绘了雷声在巫峡深夜响起,沧江之上的雷鸣在十月时分震撼人心。颔联“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通过比喻的方式,将雷声比作龙蛇在天地间翻腾,形象地表现了雷声的强烈和威猛。

接下来的颈联“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则进一步描绘了雷声在空山和绝壁之间回荡的景象,表现了雷声的巨大力量和无坚不摧的气势。尾联“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则以一种豪放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雷声的赞美和崇敬,认为它无需嫉妒云雨,因为它的力量和威猛已经足够震撼人心。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雷声的壮丽景象和强大的力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