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嘉陵江
明/杨慎
嘉陵驶且长,千里如投梭。
洋洋者绿水,触石扬白波。
逶迤似有情,相送出褒斜。
云气接江脑,日色破浪花。
冥冥下无极,疑是神龙家。
垂藤饮猿狖,奫沦栖阳阿。
中有南行舟,遥遥通三巴。
惜哉不可往,巨石剧狼牙。
我欲镵安流,手中无莫邪。
长歌行路难,日莫犹天涯。
【作者】
杨慎1488—1559,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翰林修撰。嘉靖初,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大礼议起,上疏力谏,并与王元正等率群僚伏哭,遭廷杖,死而复苏,遣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慎投荒三十余年,博览群书。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第一。但援据博而不免有误,又不免窜改古人,假托旧籍,英雄欺人,亦时有之。所撰诗、词、散曲等甚多,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但因僻处云南,故不能如李梦阳、何景明为文坛领袖。另撰各种杂著一百余种。有《升庵全集》。
【出处】
《升菴集-明-楊愼》卷十五
【注释】
嘉陵:指嘉陵江,长江上游左岸支流,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于重庆跟我市合川区双槐镇肖家码头汇入渠江。 驶且长:形容江水疾驶且绵延不绝。
千里如投梭:形容江水如梭子般疾驰,千里之遥仿佛一投梭即可穿越。
洋洋者绿水:形容江水绿波荡漾,洋洋洒洒。
触石扬白波:形容江水在石头上激起的白色波浪。
逶迤似有情:形容江水蜿蜒曲折,仿佛有情。
相送出褒斜:形容江水送别般地流经褒斜谷。
云气接江脑:形容云雾缭绕在江面之上。
日色破浪花:形容阳光照在江面上,破浪成花。
冥冥下无极:形容江水深远浩渺,无穷无尽。
疑是神龙家:形容江水神秘莫测,仿佛是神龙的居所。
垂藤饮猿狖:形容江边垂藤挂壁,猿猴攀藤饮水。
奫沦栖阳阿:形容江水波澜壮阔,阳阿是山名,这里借指高大的山峰。
中有南行舟:形容江中有南行的船只。
遥遥通三巴:形容船只遥远地通往三巴地区。
惜哉不可往:可惜不能前往。
巨石剧狼牙:形容江中巨石犹如狼牙一般锋利险峻。
我欲镵安流:我想在平缓的江流上凿船前行。
手中无莫邪:莫邪是古代著名铸剑师干将的妻子,这里借指良剑或良器。这里表示手中没有良剑或良器。
长歌行路难:长歌行是乐府旧题,多用于抒发感慨和抱负,这里表示前路艰难。 日莫犹天涯:形容夕阳西下时,人还在遥远的路途上。
【赏析】
《出嘉陵江》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长诗,通过对嘉陵江的描绘,展现出江水的美丽与力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前路的感慨。 首先,这首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嘉陵江的壮丽景色。江水“驶且长”,千里之遥仿佛一投梭即可穿越,展现出江水的疾驶和绵延不绝。
同时,江水绿波荡漾,洋洋洒洒,在石头上激起的白色波浪更增添了江水的活力。江水蜿蜒曲折,有情有义,仿佛在送别般地流经褒斜谷。这些描绘使嘉陵江的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在面对前路的艰难时,作者感叹“惜哉不可往”,表达了对前路险阻的无奈和感慨。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和抱负,“我欲镵安流,手中无莫邪”,即使手中没有良剑或良器,也要坚持前行,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理想的执着,是这首诗的重要主题之一。 最后,这首诗还通过描绘江中的南行舟和遥遥通三巴的景象,展现了人生道路的漫长和险阻。尽管前路艰难,但作者依然坚持前行,“长歌行路难”,即使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人还在遥远的路途上。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是这首诗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总的来说,《出嘉陵江》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感性的长诗,通过对嘉陵江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追求和抱负,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执着和勇气。这首诗在明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杨慎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