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兰竹
明/徐渭
水仙丛竹挟兰英,总是湘中三美人。
莫遣嫦娥知此辈,定抛明月下江津。
【作者】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中国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有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的称誉;书法上善行草,兼工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人”,“无之而不奇”;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有诗文集《徐文长集》《徐文长佚稿》及杂剧《四声猿》《歌代啸》等传世。今有校点本《徐渭集》。
【注释】
湘中,唐 刘禹锡 赠刘景擢第 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
此辈,这班;这班人。 宋 欧阳修 《朋党论》:“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水仙、丛竹和兰英,它们被视为湘中的三位美人。诗中暗示,不要让嫦娥知道这些美人,否则她定会抛下明月,来到江津与她们相会。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描绘了自然美和神秘美的融合。水仙、丛竹和兰英是植物界的代表,被赋予了美人的形象,展现出清新、优雅、纯洁和艳丽等不同美感。嫦娥被描绘为一个超凡脱俗的美女,代表着月亮和神秘的力量。她对水仙、丛竹和兰英的倾慕,暗示着自然美和神秘美的相互吸引和融合。
此外,这首诗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本真的美好愿望。水仙、丛竹和兰英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没有受到世俗的束缚和污染,因此能够保持本真和纯洁。而嫦娥作为月亮的代表,也象征着超脱世俗的存在。她对水仙、丛竹和兰英的倾慕,实际上也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描绘了自然美和神秘美的融合,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本真的美好愿望。它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