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廿四首其一
明/唐寅
绿阴清画白猿啼,三峡桥边路欲迷。 赖得泉声引归路,泉声鸣咽路高低。
【作者】唐寅(1470—1523),字伯虎,南直隶苏州吴县人,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唐伯虎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注释】
画:指绘画作品。
白猿啼:白猿的叫声,这里形容山中的声音。
三峡桥:指三峡中的桥梁,这里可能指的是长江上的桥梁。
路欲迷:路途险要,容易迷路。
赖得:幸好有。
泉声引归路:泉水的声音引导着归家的路途。
泉声鸣咽路高低:泉水的声音时高时低,如同呜咽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唐寅的题画之作,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画卷,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情思绪的交融。 诗中以“绿阴清画白猿啼”开篇,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林画卷。绿阴覆盖,白猿啼叫,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的“三峡桥边路欲迷”则描绘了山路崎岖、险峻的地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险峻的山峡之中。 然而,正当读者沉浸于这险峻的山景时,诗人笔锋一转,“赖得泉声引归路”,以泉水声作为引导,使得读者能够寻找到归途的方向。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泉声的意象,使读者在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生的哲理和人生的困境。 最后一句“泉声鸣咽路高低”更是妙笔生花,将泉水的流动与人生的起伏相提并论,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思绪的交融,使得这首题画诗不仅具有画面的美感,更具有人生的哲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唐寅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人生的哲理和人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