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2023-12-28 来源:华龙网

感兴

宋/寇准

忆昔金门初射策,一日声华喧九陌。

少年得意出风尘,自为青云无所隔。

主上抡才登桂堂,神京进秩奔殊方。

墨绶铜章竟何用,巴云瘴雨徒荒凉。

有时扼腕生忧端,儒书读尽犹饥寒。

丈夫意气到如此,搔首空歌行路难。

【作者】

寇凖(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

【注释】

金门:金马门,汉代官署之门,后泛指宫门。这里指代朝廷。

射策:古代考试方法之一,主考官提出问题写在简策上,应试者依问题在案上找答案写在简策上,再由主考官按答案优劣选定名次。

九陌:泛指京城的大街小巷。

抡才:选拔人才。

桂堂:科举考试中的殿试。

神京:指北宋京城汴京。

进秩:提升官职。

殊方:远方。

墨绶:黑色的丝带,是县令的标志。

铜章:铜制的印章,用来代表官员的职权。

巴云瘴雨:巴地和云地的云和雨,泛指边远之地。

扼腕:握住手腕,表示惋惜或痛苦。

儒书:儒家经典。

搔首空歌:形容焦虑无计可施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回忆了诗人年轻时的风光,同时也对仕途坎坷表示了无奈和愤懑。通过描绘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展现了长江流域的文化底蕴和诗词的传统。作者回忆起自己年少时在京城求取功名的日子,以及后来被贬到边远之地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这种情感和思考方式,也是长江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和意象。

首联“忆昔金门初射策,一日声华喧九陌”描绘了诗人年轻时在朝廷中的风光和得意,那时他才华横溢,一日之间名声大噪,让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

颔联“少年得意出风尘,自为青云无所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自信和抱负,他相信自己能够平步青云,前程似锦。然而接下来的颈联“主上抡才登桂堂,神京进秩奔殊方”却表明诗人并未如愿以偿地得到重用和提拔,反而被派遣到遥远的边疆任职。这里用“墨绶铜章”来象征他的官职和权力,但这些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他在巴云瘴雨的边远之地倍感荒凉和失落。尾联“有时扼腕生忧端,儒书读尽犹饥寒。丈夫意气到如此,搔首空歌行路难”表达了诗人的痛苦和无奈,他感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无法得到施展,焦虑无计可施。虽然他饱读儒书,但他仍然感到饥寒交迫。他感叹自己的人生道路如此艰难,只能搔首空歌,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忧愁。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许多有志之士的困境和苦闷。诗人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