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
宋/曾会
松门石径乱云粘,四顾蓝光冷射檐。
锁雾楼台阴自润,啸风猿鸟韵相兼。
寒岩路僻凭僧指,古篆香残待客添。
须信苾刍堪爱处,满阶芳草正纤纤。
【作者】
曾会(952-1033),字宗元,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他生于唐五代广顺二年(952年),去世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7年),享年七十六岁。
曾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于宋端拱二年(989年)考中进士,成为殿中丞和集贤殿修撰。他为官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他曾多次上书皇帝,反映民间疾苦,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从不为个人谋取私利。
曾会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词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具有清新自然、明快流畅的特点。他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
曾会的人品和文品都很高,被后人称为“清官”、“廉吏”、“文豪”。他的事迹和精神对于后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注释】
“松门石径乱云粘”:“松门”指松树下的大门,“石径”指石头铺成的小路,“乱云粘”形容云雾缭绕在松门与石径上,如同被粘住一样。
“四顾蓝光冷射檐”:四顾,环顾四周,“蓝光”形容清冷的光线,“冷射檐”形容光线照射在屋檐上,显得格外清冷。
“锁雾楼台阴自润”:形容楼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
“啸风猿鸟韵相兼”:形容猿猴的叫声和鸟儿的鸣声相互交织,形成和谐的韵律。
“寒岩路僻凭僧指”:形容山路崎岖,需要依靠僧人的指引才能找到正确的路。
“古篆香残待客添”:形容香炉中的香已经燃烧殆尽,需要客人自己添加。
“须信苾刍堪爱处”:苾刍,是一种香草,这里比喻僧人,“须信”表示一定要相信,“堪爱处”表示值得人爱的地方。
“满阶芳草正纤纤”:形容台阶上长满了细长的芳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香积寺的景色和氛围,包括松门石径、蓝光冷檐、锁雾楼台、啸风猿鸟等,都展现了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僧人指引和古篆香残,进一步体现了长江流域的佛教文化和诗词的传统。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香积寺的赞美之情,进一步体现了长江流域的文化底蕴。
这首诗描述了香积寺的幽静与美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寺庙周围的环境、气氛、色彩等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香积寺中。
首句“松门石径乱云粘”,点出了香积寺周围的环境,松树、石径、乱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第二句“四顾蓝光冷射檐”,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寺庙的屋檐,光线照射在屋檐上,显得格外清冷,营造出一种寂静、清新的氛围。
接下来两句“锁雾楼台阴自润,啸风猿鸟韵相兼”,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楼台、猿猴、鸟儿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第五句“寒岩路僻凭僧指”,通过描绘山路崎岖,需要依靠僧人的指引,暗示了香积寺地理位置的偏僻和神秘。第六句“古篆香残待客添”,则通过描绘香炉中的香已经燃烧殆尽,需要客人自己添加,暗示了寺庙中香客的稀少和冷清。
最后两句“须信苾刍堪爱处,满阶芳草正纤纤”,诗人强调了苾刍(僧人)的可爱之处,并描绘了台阶上细长的芳草,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生命力。
总体来说,《香积寺》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香积寺周围的环境和气氛,让读者感受到了寺庙的寂静、清冷和神秘。同时,通过描绘僧人的形象和寺庙中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