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夔门故书
宋/冯时行
蜀江迸出岷山来,翻涛鼓流成风雷。
掀天斡地五千里,争赴东海相喧豗。
白盐赤甲当道路,呀然拒之欲使回。
大山大水相较力,究转稍肯开东隈。
山气盛豪水气怒,二气停滀成胚胎。
离骚兮作文章祖,始知孕秀锺英才。
哗哗令君出此地,得非千岁之根荄。
愿祝君如此山水,滔滔岌岌风云起。
人言富贵出长年,拭眼看君出奇伟。
功名落落麒麟阁,公当不负山与水。
如我顽钝何为者,剩买耕牛老东里。
【作者】
冯时行(1100年-1163年),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后迁居至宋代四川恭州(今重庆),人称缙云才子、缙云先生。
冯时行于宣和六年(1124年)中恩科状元,历任江东县丞、丹陵县知县、万州知州等职。他曾力主和议不可信,反对与金朝议和,因此被秦桧所恶,绍兴十二年(1142年)被勒停,归隐缙云山中,授徒讲学十馀年。秦桧死后,冯时行起知蓬州,但至官五日后又被侍御史王硅论罢。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他被任命为知黎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迁知彭州。隆兴元年(1163年),他被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同年去世。
冯时行的诗作心系民族存亡,他推崇柳宗元,并有多篇诗作传世,如《游峨眉山十一首》、《缙云寺》、《登岳阳楼》等。其词风清秀,著有《缙云文集》、《易论》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
【注释】
蜀江:蜀郡境内的江河。 唐刘禹锡 《竹枝词》之一:“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宋黄庭坚 《定风波》词:“及至重阳天也霽,催醉, 鬼门关外蜀江前。” 清 唐甄 《潜书·利才》:“天下之险,莫如 蜀 江,莫如沧海。”
岷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四川松潘县北,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平均高度 2500 米,主峰 5588 米
翻涛:翻腾的浪涛。 唐 王维 《纳凉》诗:“偃卧盘石上,翻涛沃微躬。” 宋 范成大 《冷泉亭放水》诗:“古苔危磴著枯藜,脚底翻涛汹欲飞。”
成风:形成潮流;成为风气。
争赴:争相前往。《后汉书·袁绍传》:“﹝ 绍 ﹞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 唐 刘禹锡 《观市》诗:“鸡鸣而争赴,日中而駢闐。”
东海:
1.亚洲东部边缘海,西接中国大陆,北连黄海,南接南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是良好的渔场。
2.泛指东方的大海。
喧豗:发出轰响,也指轰响声。
白盐:
1.即食盐。《南史·周颙传》:“卫将军王俭谓顒 曰:‘卿山中何所食?’ 顒 曰:‘赤米白盐,緑葵紫蓼。’”
2.山名。在重庆奉节县东。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盐崖 ,高可千餘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故因名之。” 唐杜甫 《入宅》诗:“奔峭背赤甲 ,断崖当白盐 。” 清吴伟业 《哭志衍》诗:“ 白盐 古戍烽, 赤甲严关柝。”
赤甲:
1.红色的甲。古代谶纬家谓为帝王受命的祥瑞。语本《尚书中候》:“龙马衔甲,赤文緑色,甲似龟背,袤广九尺,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録纪兴亡之数。”见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凤鸟不至, 河不出图” 唐 孔颖达 疏引。 唐陈子昂 《为陈御史上奉和秋景观竞渡诗表》:“青云出 洛 ,爰开受命之符;赤甲荣 河 ,终御兴王之宝。”
2.亦作“ 赤岬 ”。山名。在重庆奉节东。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又东逕赤岬城 西,是 公孙述所造,因山据势,周迴七里一百四十步,东高二百丈,西北高千丈,南连基白帝山 ,甚高大,不生树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谓之 赤岬山 。
【赏析】
《遗夔门故书》是一首以诗歌形式写的信,是宋代冯时行写给一位在夔门地区(今重庆奉节)生活和工作的友人的。这首诗通过描绘蜀江和白盐赤甲山的壮丽景象,以及赞扬友人的才华和抱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期望。
这首诗开篇即写蜀江奔腾咆哮,翻涌成风雷,犹如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和机遇。然后通过描绘白盐赤甲山的险阻,强调了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大山大水相互较力,最终让东海的波涛喧豗而来,象征着只有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奋斗,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接下来,诗人用离骚来比喻友人的文章和才华,赞美其孕育于山水之间的英才之气。同时,诗人也祝愿友人如山水一般,有滔滔风云之志,能够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虽然不如友人那样才华横溢,但愿意像耕牛一样辛勤努力,老于东里。这既是对友人的赞扬,也是对自己的鼓励。同时,这也体现了冯时行诗歌中一贯的主题,即人生要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才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遗夔门故书》是一首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诗歌,通过描绘山水景象来表达人生的哲理和理想。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