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卷
2023-12-28 来源:华龙网

题画卷

明/沈周

吴之为国水所涵,有山平衍无巉岩。

我家多水少山处,怅望翠微心所贪。

时能借墨补不足,数纸连络长番粘。

峰峦重复间溪溆,杂树列布多枫楠。

或开大壑浸山足,其椒半为浮云含。

僧庐隐映远木杪,平圯道谷出水南。

东村西落互亲友,耕田凿井同丁男。

便须芒履与藤杖,听泉采药我亦堪。

阳冈亭馆谁择胜,雅许酒会并棋谈。

尝闻巴蜀天下险,未可一往寻凫蚕。

子长之兴浩不浅,感此老鬓霜鬖鬖。

聊因此图识所见,卧游一生还自甘。

【作者】

沈周: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少时从学于陈孟贤,博览群书。文章得力于《左传》,诗宗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画取法宋元诸家,自成一家,为一代大师,又与唐寅、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吴门四大家,而文、唐均其后辈。终身未仕。

【出处】

《石田詩選-明-沈周》卷八 (第 8b - 9b 頁)

《石倉歷代詩選-明-曹學佺》卷四百九十一 (第 9a - 10a 頁)

《御定歷代題畫詩類-清-陳邦彥》御定歷代題畫詩類 卷二十五目録 (第 20b - 21b 頁)

《書畫彙考-清-卞永譽》卷五十五 (第 14b - 15b 頁)

《珊瑚網-明-汪砢玉》卷三十七 (第 16a - 16b 頁)

《御定駢字類編-清-吳士玉》卷二百八 (第 31b - 32a 頁)

《御定佩文韻府-清-張玉書》卷二十八之二 (第 11a - 11b 頁)

【注释】

为国:治国。《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 邢昺 疏:“为,犹治也。”《战国策·秦策三》:“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管子·国蓄》:“凡将为国,不通於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 清 姚康 《〈嵞山集〉序》:“顾 楚 之为国, 唐 之为天下,当其时皆何如?”

平衍:(1).平坦宽广之地。《穆天子传》卷二:“己酉,天子大饗正公诸侯王吏七萃之士于平衍之中。”(2).指地势平坦、宽广。 汉 张衡 《南都赋》:“上平衍而肱荡,下蒙笼而崎嶇。”《宋史·河渠志二》:“自 河 而南,地势平衍。” 清 黄景仁 《叶岭》诗:“行行渐平衍,兹岭忽峭举。”(3).谓(文章)平铺直叙,缺少变化。 清 袁枚 《答程蕺园书》:“近见海内所推博雅大儒,作为文章,非序事噂沓,即用笔平衍,於剪裁、提挈、烹炼、顿挫诸法,大都懵然。”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余所赏者,惟《临江仙·寒柳》第一闕及《天仙子·渌水亭秋夜》、《酒泉子·谢却荼蘼》一篇而已,餘皆平衍。”(4).形容矿苗分布广而显露,矿物易于开采。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 山西 煤、铁尤盛,星罗棋布有百三十万方里,苗皆平衍,品亦上上。”

巉岩:(1).险峻的山岩。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登巉巖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 唐 李白 《北上行》:“磴道盘且峻,巉巖凌穹苍。” 元 汤式《小梁州·上巳日登姚江龙泉寺》曲:“天风送我上巉巖,正值春三,残红飞絮点松杉。”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十二时颂》:“康衢只在能知止,莫就巉巗仄径行。” 刘白羽 《昆仑上的太阳》:“只见巉岩壁立,万仞摩天。”(2).险峻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庙渚攒石巉巖,乱峙中川。”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诗:“ 石头 巉巖如虎踞,凌波欲过沧 江 去。” 清 张岱 《西湖梦寻·一片云》:“莫莽间有石洞,堆砌工緻巉巖。”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野花野草,什么形状也有,什么颜色也有,挨挨挤挤,芊芊莽莽,要把巉岩的山石装扮起来。”(3).形容诗文风格雄健奇崛。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中》:“七言律 开元 之后,便到 嘉靖 。虽圭角巉巖,鋩颖峭厉,视 唐 人性情风致,尚不自侔。”

我家:(1).称自己。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小人》:“ 宣和 间,有 辽国 右金吾卫上将军 韩正 归朝,授检校少保节度使,对中人以上説话,即称小人,中人以下,即称我家。”《醒世姻缘传》第二回:“ 计氏 説道:‘我家脸丑脚大,称不起和一伙汉子打围,躲在家中,安我过日子的分罢了。’”(2).我们家;我家的。《汉书·霍光传》:“丞相数言我家,独无罪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王珣 疾,临困,问 王武冈 曰:‘世论以我家领军比谁?’”《新唐书·崔液传》:“ 液 字 润甫 ,尤工五言诗。 湜 叹,因字呼曰:‘ 海子 ,我家龟龙也。’”

怅望: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犹。”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悵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説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 行者 回来,欠身悵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 汉口 认识的。”

重复:(1).谓相同的事物又一次出现。《汉书·艺文志》:“至 元始 中,徵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於庭中。 扬雄 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頡》,又易《苍頡》中重復之字,凡八十九章。” 唐 刘知几 《史通·摸拟》:“夫上书其字,而下復曰字,岂是事从简易,文去重复者邪?”《元典章·兵部三·站户》:“诚恐其餘路分亦有似此,重复差役,骚扰站户。”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先不要回来……’她低声重复着。”(2).谓山重水复。 南朝 宋 颜延之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水国周地嶮,河山信重復。”一本作“ 重复 ”。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诗:“ 伊 洛 何悠漫,川原信重复。”(3).引申为遥远。 宋 苏舜钦 《送韩三子华还家》诗:“左丞镇 京亳 ,相去路重复,数遣令子来,千里弔荼毒。”参见“ 山重水复 ”。(4).重新恢复。 明 黄周星 《垂虹桥新涨歌》:“今年闻説鳩僝功,重復故道濬 吴松 。”
见“ 重復 ”。

连络:(1).犹联络。《旧唐书·朱敬则传》:“分山裂河,设磐石之固;内守外御,有维城之基。连络徧於域中,胶葛尽於封内。”《红楼梦》第四回:“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
(2).连接;衔接。 郭沫若 《初出夔门》三:“那些片子大约是 德国 的或者 俄国 的所谓‘消息片’,是报道着当时的重要的世界新闻的,所以各张片子毫无连络,而字幕上的说明也不是英文。” 艾青 《街》诗:“看,房子被揭去了屋盖,墙和墙失去了连络。”

大壑:(1).大海。《庄子·天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 成玄英 疏:“夫大海泓宏,深远难测,百川注之而不溢,尾閭泄之而不乾。”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 唐 元稹 《和乐天送客》诗:“大壑浮三岛,周天过五均。” 章炳麟 《复吴敬恒书》:“欲诈为自杀以就名,不投大壑而投阳沟,面目上露,犹欲以杀身成仁欺观听者,非足下之成事乎?”(2).大坑谷或大沟。 唐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被濡涂以行无愠容。”

隐映:(1).犹掩映。 南朝 齐 丘巨源 《咏七宝扇》:“拂眄迎娇意,隐映含歌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庭菊盛开,徘徊花下,见小童隐映疎竹间。”
(2).隐隐地显现出。 王统照 《号声·沉船》:“这一带山陵的地层,都从石根土脉中隐映着浅浅的红色,似是表现这个地方的荒凉。”

出水:(1).水自内出。 汉 王充 《论衡·吉验》:“ 伊尹 且生之时,其母梦人谓己曰:‘臼出水,疾东走。勿顾。’明旦视臼出水,即东走十里,顾其乡皆为水矣。”(2).出自水中。 唐 白居易 《因梦得题公垂所寄蜡烛因寄公垂》诗:“照梁初日光相似,出水新莲艳不如。” 明 李贽 《盆荷》诗:“无心出水真如画,有意凭栏笑欲然。”(3).指战争中失利的一方,从被围困的城中或阵地突围出走。 姚雪垠 《长夜》二十:“拥挤在草棚内外的蹚将们嗡一声乱起来,开始出水。”(4).指出去的道路。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八:“今天天气好,先去看看市面,走走道路,看看出水,好办事情。”(5).旧指妓女脱籍从良。

采药: 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或求仙修道。《后汉书·逸民传·庞公》:“后遂携其妻子登 鹿门山 ,因采药不反。” 唐 李白 《悲清秋赋》:“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託些,吾将采药於 蓬丘 。” 宋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诗:“明年采药 天台 去,更欲题诗满 浙 东。” 清 刘献廷 《赠张铁桥先生》诗:“还期徧走 齐州 地,同作 天台 采葯人。” 清 钱金甫 《赠魏惟度》诗:“偶停 司马 游 梁 骑,暂作 嵩山 采药人。”

亭馆: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 晋 张协 《游仙》诗:“亭馆笼云构,脩梁流三曜。” 唐 刘禹锡 《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诗:“近来溽暑侵亭馆,应觉清淡胜綺罗。” 元 韩英 《花犯·题步障亭》词:“海棠开,谁家亭馆,依然旧标致。” 徐电发 《南州草堂诗》:“ 吴门 亭馆筑 垂虹 ,自詡新诗学 放翁 。”

鬖鬖:(1).头发下垂貌。 宋 辛弃疾 《行香子·云岩道中》词:“岸轻乌,白髮鬖鬖。” 元 萨都剌 《题刘山长雪夜板舆图》诗:“板舆行乐处,鹤髮尽鬖鬖。”《随园诗话补遗》卷九引 清 杨兆品 《咏美人梳头》:“低头纔理髮鬖鬖,待月临风独倚栏。”(2).植物枝叶下垂貌。 唐 赵冬曦 《三门赋》:“松歷歷而生涯,草鬖鬖而覆水。” 明 袁宗道 《三圣庵纪游》:“緑杨鬖鬖,一望无际。” 清 周亮工 《穆陵关欲雪》诗:“大弁峰高雪意悬,鬖鬖冻柳映寒泉。”(3).引申为物下垂貌。 宋 王安石 《送江宁彭给事赴阙》诗:“鲸鬣掀红旗杳杳,虬髯吒黑纛鬖鬖。”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齐景公招虞人以旌说》:“ 顾愷之 画 苏武 所执之旌,上员如幢,下覆数层红羽,鬖鬖然如夜合花。”(4).毛发散乱貌。 唐 陆龟蒙 《京口与友生话别》诗:“别离犹得在,秋鬢未鬖鬖。” 宋 苏辙 《和毛君新葺囷庵船斋》:“拥褐放衙人寂寂,脱巾漉酒鬢鬖鬖。”草长貌。 宋 司马光 《兴宗南园草盛不剪仆过而爱之为诗以赠》:“入夏益滋蔓,鬖鬖高没人。”

卧游:谓欣赏山水画以代游览。后亦指看内容生动的游记、图片或记录影片等。《宋书·宗炳传》:“有疾还 江陵 ,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偏覩,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於室。” 元 倪瓒 《顾仲贽来闻徐生病差》诗:“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入卧游。” 清 纳兰性德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词:“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自甘:心甘情愿。《清史稿·张煌言传》:“圣贤学问,故每毡雪自甘,胆薪深厉,而卒以成事。”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我是不薄‘庸俗’,也自甘‘庸俗’的。”

【赏析】

这首《题画卷》是明代著名文人沈周的作品,他以画卷为载体,描绘了吴地山水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首联“吴之为国水所涵,有山平衍无巉岩。”沈周开篇即赞美吴地的山水之美。吴地被水所涵养,山势平缓,没有险峻的山岩。这里诗人用“水所涵”和“无巉岩”来形容吴地的山水,给人一种柔和、宁静的感觉。

颔联“我家多水少山处,怅望翠微心所贪。”这里沈周转向对自己家乡的描绘。他的家乡多水而少山,因此他对山水的向往更加深切。这里的“怅望翠微心所贪”表达了他对山水的渴望和向往,也流露出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接下来的几联则是对画卷中景色的具体描绘。诗人描绘了峰峦重叠、溪流纵横的自然景色,以及杂树、枫楠等植物的生机勃勃。他还描绘了山间的大壑、浮云等元素,给人一种壮丽而神秘的感觉。

在颈联“或开大壑浸山足,其椒半为浮云含。”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大壑的壮丽景象,以及浮云含蓄的美感。这里用“浸山足”来形容大壑的深度和气势,用“半为浮云含”来形容浮云的含蓄和优美。

在尾联“聊因此图识所见,卧游一生还自甘。”中,诗人总结全诗,表达了自己通过这幅画卷认识吴地山水之美的心得体会。这里的“卧游一生还自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和感动。

总体来说,《题画卷》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的诗歌,通过对画卷中景色的生动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让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