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八)
2024-01-05 来源:华龙网

秋兴八首(其八)

唐/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注释】

昆吾:汉武帝上林苑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

紫阁峰:终南山峰名,在今陕西户县东南。

阴:山之北、水之南,称阴。

渼(měi)陂(bēi):水名,在今陕西户县西,唐时风景名胜之地。

陂:池塘湖泊。紫阁峰在渼陂之南,陂中可以看到紫阁峰秀美的倒影。

香稻啄馀鹦鹉粒: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鹦鹉吃剩下的。

碧梧: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

拾翠:拾取翠鸟的羽毛。

相问:赠送礼物,以示情意。

仙侣:指春游之伴侣,“仙”字形容其美好。

晚更移:指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处,以尽游赏之兴。

彩笔:五彩之笔,喻指华美艳丽的文笔。

白头:指年老。

望:望京华。

【赏析】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首联“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诗人用昆吾山、御宿川的逶迤来形容秋天的山景,同时用紫阁峰的阴影投射到渼陂的景象来描绘秋天的水色。这里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颔联“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诗人用“香稻啄余鹦鹉粒”来形容稻米的丰收和鹦鹉的活跃,同时用“碧梧栖老凤凰枝”来形容梧桐树的青翠和凤凰鸟的美丽。这里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颈联“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诗人用“佳人拾翠春相问”来描绘美丽的女子在春天里拾取翠鸟的羽毛,同时用“仙侣同舟晚更移”来描绘神仙般的伴侣在秋天里乘船游玩。这里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女子的欣赏和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 

尾联“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诗人用“彩笔昔游干气象”来形容自己年轻时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状态,同时用“白头吟望苦低垂”来形容自己现在年老体衰、无能为力的状态。这里既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心境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