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公集毕氏林亭
2024-01-05 来源:华龙网

群公集毕氏林亭

唐/陈子昂

金门有遗世,鼎实恣和邦。

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

良时信同此,岁晚迹难双。

【作者】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注释】

鼎实:鼎中所盛之物。

默语:比喻隐显。

琴樽:亦作“ 琴尊 ”。亦作“ 琴罇 ”。琴与酒樽为文士悠闲生活用具。

魏阙: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

沧江:沧江是长江的古称,因其水呈青苍色,故而得名。

【赏析】

首联“金门有遗世,鼎实恣和邦”,诗人以“金门”象征隐士居住的世外桃源,“遗世”表达了隐士遗世独立的生活态度。“鼎实”则暗指国家社稷,“恣和邦”则表达了隐士对国家和平的期望。

颔联“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诗人通过“默语”和“琴樽”两个意象,描绘了隐士的孤寂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颈联“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诗人以“子牟恋魏阙”和“渔父爱沧江”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子牟恋魏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社稷的关注,“渔父爱沧江”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尾联“良时信同此,岁晚迹难双”,诗人以“良时”和“岁晚”两个时间节点,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坚持。“迹难双”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以隐士的生活为主题,通过对金门、琴樽、子牟、渔父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感慨。诗人以景抒情,寓情于景,使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感人的情感。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