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曲
明/郑善夫
蛾眉山色上青霄,白帝祠西巴路遥。
二月巴江花烂熳,一声羌笛为停桡。
【作者】
郑善夫(1485年-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又号少谷子、少谷山人等,闽县高湖乡(今福州郊区盖山镇高湖村)人,明代官员、儒学家(阳明学)、文学家。
【注释】
蛾眉:山峰,这里指的是蛾眉山,即峨眉山。
青霄:天空,这里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白帝祠:祭祀白帝的庙宇,位于重庆市奉节县。
巴路:通往巴地的道路,这里指的就是通往白帝祠的道路。
二月巴江:指二月份的巴江,巴江是重庆市内的一条重要河流。
花烂熳:花开得非常绚烂,形容花开得很美。
羌笛:羌族的传统乐器,声音悠扬哀婉。
停桡:停船,桡是指船桨,这里指船只停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和巴江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首句“蛾眉山色上青霄”,形象地描绘了峨眉山高耸入云、直插蓝天的雄伟气势,给人以壮美的视觉享受。“白帝祠西巴路遥”则引出了通往白帝祠的道路,以及道路的遥远,营造出一种空旷、辽阔的意境。“二月巴江花烂熳”则描绘了巴江两岸绚烂的花海,给人以温馨、美好的感受。“一声羌笛为停桡”则以羌笛的声音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悠扬、哀婉的氛围,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峨眉山和巴江的美景,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运用了壮丽、美丽、遥远、悠扬等词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采用了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手法,通过景物的形象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