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猿
明/汪回显
使蜀三年未得归,青山楼阁倚斜晖。
猿声久听泽闲事,却笑巴人泪满衣。
【作者】
汪回显,明徽州府祁门人,字汝光。 正德三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鞑靼兵犯边,督刍饷于畿甸,奏行劝借赈恤之令,民得不困。 景泰初,买牛具于河南,转送大同,济军民耕种。 途中见饿莩满路,奏发仓粟十余万石赈济,全活甚众。 往西川核实盐井,权豪请托一切不行。 万历间,历广州、惠州知府。
【注释】
使蜀:出使蜀地。
未得归:未能回家。
青山楼阁:青山的楼阁。
斜晖:夕阳的光辉。
猿声:猿猴的叫声。
久听:长久地听。
泽闲事:平常事,习以为常。
巴人:巴蜀地区的人。
泪满衣:泪流满面,衣襟湿润。
【赏析】
《闻猿》是一首明代的诗歌,作者是汪回显。这首诗以猿声为切入点,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使蜀三年未得归”,直接点明了诗人身处蜀地而无法归家的处境。蜀地与外界交通不便,诗人已经三年未能回家,因此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尤为浓烈。
其次,“青山楼阁倚斜晖”描绘了一幅夕阳下青山楼阁的美丽画面。斜晖映照在楼阁和青山上,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宁静的画面。然而,这种宁静只是表面的,诗人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再次,“猿声久听泽闲事”中的“猿声”是诗人用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象征。猿声凄厉,犹如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而“泽闲事”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痛苦和无助的无奈和麻木。久而久之,这种痛苦和无助已经成为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甚至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
最后,“却笑巴人泪满衣”中的“笑”和“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以巴蜀地区的人为笑料,嘲笑他们听到猿声就会泪流满面。然而,这并不是诗人的无情,而是他内心深处的苦涩和无奈。他自己在听到猿声时也泪流满面,只是他已经习惯了隐藏自己的情感,以一种看似冷漠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