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入蜀
2024-01-05 来源:华龙网

送人入蜀
明/李梦阳
锦江风高生夕波,芦荻萧萧秋雁多。
问尔乡关何处是,巴人时唱下渝歌。

【作者】

李梦阳(1473—1529 年)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 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 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 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 家居二十年而卒。 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 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 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 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 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注释】

锦江:指流经四川的锦江,此处是借指成都平原一带的江流。

 风高:风大,这里用来形容江上风急浪高。

 生夕波:在夕阳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芦荻:芦苇和荻草,均为秋天的水生植物。 

萧萧:形容风吹过芦荻的声音,带有凄凉之意。 

秋雁多:秋天是大雁南飞的季节,这里用“多”字形容雁群之壮观。

 乡关:家乡,故乡。 

巴人:古代巴蜀地区的人,这里用来代指四川地区的人。

下渝歌:下渝州地区的歌曲,渝州即现在的重庆。这里的“下”字可能有“往下游方向”之意,指的是巴人乘船沿江而下,到达渝州。

【赏析】

《送人入蜀》是一首描绘巴蜀地区景象和送别友人的诗歌,明代的李梦阳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锦江、风、芦荻、秋雁等自然景色,以及巴人唱渝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和对巴蜀地区的怀念。

 首先,诗中的“锦江风高生夕波,芦荻萧萧秋雁多”描绘了一幅巴蜀秋天的景象。锦江在夕阳下波光粼粼,风大浪高;芦苇和荻草在风中摇曳,声音凄凉;大雁南飞,构成了一幅寂寥而壮观的画面。这种景象的描绘,既表达了诗人对巴蜀地区的怀念,也暗示了友人的离去。 

其次,“问尔乡关何处是,巴人时唱下渝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诗人问友人哪里是他的家乡,友人回答说巴人常常唱着渝州的歌曲。这里“巴人”和“渝歌”都是指巴蜀地区,而“下渝歌”则暗示了友人将前往渝州。诗人通过友人的回答,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巴蜀地区的怀念。 总体来说,《送人入蜀》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凄美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巴蜀地区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呈现出一个充满乡愁和思念的世界。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