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夜泊
清/王士祯
涂山斜月落,巴国曙鸡鸣。
乱艇烟初合,三江潮夜生。
霜寒催晓角,石气肃高城。
不寐闻猿啸,迢迢入峡声。
【出处】
选自郑文编着《重庆古迹掌故诗文萃要》第181页。原载乾隆《巴县志》卷16《五律》。参见彭伯通编《重庆题咏录》第114页、黄节厚编注《历代名家咏三峡》第9页。
【作者】
王士禛(1634—1711),字子贞,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新城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卒谥文简善古文及诗词,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论诗创神韵说,诗负一时盛名,是清初诗坛领袖、著名学者。曾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奉命典试四川乡试,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奉命祭告山川岳渎两度使蜀,沿途赋诗颇多。
【注释】
渝州:古代地名。隋初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即今重庆。后遂以渝为重庆的简称。
巴国:古国名。其地主要在原川东一带。
曙:破晓。
艇:小船。
三江:其说不一。此指汇于重庆的长江、嘉陵江等。
晓角:清晨吹响的号角。
肃:肃然,严正貌。
迢迢:遥远貌。
【赏析】
这首《渝州夜泊》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作品,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渝州城外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感受。
首联“涂山斜月落,巴国曙鸡鸣。”描绘了渝州城外涂山的月落和巴国的鸡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颔联“乱艇烟初合,三江潮夜生。”则进一步描绘了江面上的船只和江潮,烟霭缭绕,潮水涌动,给人一种壮阔而深沉的感觉。
颈联“霜寒催晓角,石气肃高城。”中,作者通过描绘霜寒和晓角的声音,以及石气的肃穆和高城的庄重,表现出渝州城的气势和威严。
尾联“不寐闻猿啸,迢迢入峡声。”中,作者表达了自己无法入眠,听到了猿猴的叫声和远处峡谷的声音,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诗的寂寥和深沉的氛围。
总的来说,《渝州夜泊》通过对渝州夜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