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不怕巷子深,养在深闺有人识。
重庆武隆区荆竹村很多人没听说过,却悄然跻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选的“最佳旅游乡村”。这个小村的变迁,是武隆旅游“三次创业 ”的最好写照。
面对旅游景区迭代、旅游产品多元、旅游体验升级的需求,以自然风光著称的武隆区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打响了旅游“三次创业”,对该区所有知名景点和乡村游载体都投入资金、注入资源,以国际化视野进行高标准的升级再造,刚刚过去的一年,共启动项目113个、完成投资52.3亿元。
本期《渝州瞭望台》,一起聚焦这座全域旅游之城,解析“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场景下的武隆答卷。
小村之变
蜚声世界 荆竹村靓了
去年年末,一则劲道消息让武隆区出圈——位于仙女山的荆竹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是重庆唯一、全国仅两个上榜的乡村,含金量十足。
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秦定波透露,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是一个旨在促进和发展旅游事业,使之有利于经济发展、国际间相互了解、和平与繁荣的组织。2021年,该组织在全球范围启动了“最佳旅游乡村”评选,看重的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武隆区仙女山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荆竹村面积3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5%,全村共565户2084人。村内拥有林海、高山草甸、天坑、峡谷等多种类型自然资源,坚持按照“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托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组建“乡村酒店联盟”,接待游客约50余万人次。
这个春节长假,荆竹村格外热闹,来自市内外的游客,涌入这里观光、消费。
“耍锣鼓,年味足。”
“蜡染、竹编,值得收藏。”
“碗碗羊肉好吃得很。”
游客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注意到,荆竹村毗邻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赏雪,四季宜游,也是重庆知名的避暑胜地。
武隆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重点推广大仙女山的概念,荆竹村是其中的一份子。后来,该区推出了全域旅游战略,开启旅游“三次创业 ”,不仅要求头部景区继续提升品质,乡村游也受到重视,荆竹村就这样成为典型被推了出来,倚靠丰富的乡村游景观和文化传承,最终走出国门,赢得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的殊荣。
“荆竹村成为最佳旅游乡村,并没有砸很多钱,而是因地制宜,活化传承利用,建成非遗传习所;用村民老房子、古柴火灶、方桌竹椅、铜茶壶与青瓷杯等,打造乡愁文化动线;保护修葺古代商道驿站,打造荆竹古道,通过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游注入文化内涵, 这才是接地气、有文气、引人气的乡村游正确实施路径。”武隆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说。
天生丽质+文化重塑,让荆竹村一举成名,一跃成为全国旅游乡村的样板。
在2023年武隆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保护好传统村落”“新建美丽庭院300个以上”这样的农旅融合高频词被多次提及,下一个“荆竹村”已经在路上。
发展之道
任督二脉 用旅游打通
疫情趋缓,旅游大区武隆重新出发,以旅游为抓手,打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任督二脉”。
“全区全年接待游客4252万人次、综合收入207亿元,均增长10%以上。”武隆区区长左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蓄势待发,深蹲起跳。
围绕旅游“三次创业”,在练内功方面,武隆人做了很多件事。
先是投项目,启动项目113个、完成投资52.3亿元,标志性项目小火车风景线开工建设。
接着提品质,天生三桥旋转电梯试运营,智慧旅游等17个服务项目有序推进,11个康养项目亦加速建设。
同时搞活动,成功举办了第17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奋进新时代·书画赞武隆”等活动扩大了武隆影响力,《上武隆》MV获评“中国十大城市旅游形象歌曲”。
最后树口碑,最新的荣誉,是武隆喀斯特旅游区获评“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荆竹村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武隆区还对旅游产业的边界进行了拓展,提出了主动“+旅游”,将旅游融入一二三产,“烘焙”出了更多的产业蛋糕,农业板块,实施高山番茄谷等农文旅融合项目9个,高坪村获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武隆高山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工业板块,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实现产值4亿元;服务业板块,除了打造商圈和文创街,还着力建设文旅青创城,支持年轻人创新创业,加大旅游国际化人才培养。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共赢。
2023年武隆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该区将与渝东南区县合作,打造大武陵、乌江画廊、武陵加工等品牌,仙女山机场还与黔江机场实现了一体化运行。
今年,武隆将投入100亿元完善交通,加快垫丰武等4条高速、高铁、航电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武隆的交通能级,为旅游升级发展打好硬件基础。
眼界之变
三次创业 目光向外看
景区强了,乡村美了,游客来了,但武隆人并不满足当下。
去年以来,武隆区委区政府不断喊话,要实现旅游的三次创业。
武隆区领导班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有了机场通了高铁,旅游市场出现了新变化,我们必须走出舒适区,推进旅游三次创业!”
武隆人口中的旅游三次创业,每一步都踩准了风口。
1994年,武隆芙蓉洞景区启动开发,昔日穷山沟变成“画境”,周边景区资源不断被发掘出来,是第一次创业。
2007年,武隆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极大提升了旅游知名度,实现了第二次创业。
第三次创业,源于去年九月,武隆区领导班子对全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密集调研,请专家组把脉、请旅游企业支招,随后,武隆旅游第三次创业正式被提上议事日程。
目前,该区正围绕“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武隆特色、高点定位”的原则,组织开展“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第三次创业发展规划”等的编制,加快推进各项重大项目,有效盘活利用闲置资源,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今年,武隆区将启动世界级旅游景区及世界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100个“+旅游”项目投资60亿元以上,打造一批新的景区,加快旅游国际化配套项目建设。
根据武隆区官方的目标,该区力争到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4800万人次,旅游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成为国际山水人文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到2026年,接待游客稳定在5000万人次左右,初步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在重庆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区县中,武隆区更加看重旅游的国际化拓展,一如当年集全区之力创建世界自然遗产,再如当年争取国际大片的取景地,都是为了让武隆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武隆。正因如此,武隆区才将旅游三次创业,打在了“国际化”这一锚点上。
从练内功吸引国内游客,到向外走吸引世界目光,武隆旅游的三次创业,每一次都开启了一个向上的周期,这一次也不例外。
主政者说
武隆区区长左军:立足国际化 做好旅游三次创业
把握三次机遇,实现三次创业,值得一提的是,武隆旅游每一次“创业”,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风口。武隆区区长左军认为,想要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打好提前量,走在市场前面,才有可能运筹未来。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武隆区对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哪些诉求和应对举措?
左军:提速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积极推进渝东南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旅游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从打卡向刷卡、从单一旅游支撑向“+旅游”多元产业支撑“三个转变”,旅游人均消费950元左右。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旅游三次创业,武隆区有哪些体制和机制的保障?
左军:加快推进旅游“三次创业”。以旅游国际化为引领,推动一二三产业主动“+旅游”深度融合。持续完善“三次创业”体制机制。加快修订完善旅游“三次创业”指标等六大体系。持续深化“6+4”产业链链长制,完善旅游国际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营销激励政策。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武隆区主动“+旅游”取得了怎样的收获?
左军:主动“+旅游”,策划“3+1”生态工业项目71个、总投资38.5亿元,已开工4个;穗通旅游巴士出口俄罗斯、菲律宾;获批创建重庆市旅游装备产业园,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实现产值4亿元;获准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试点创建,五洲国际商贸城升级打造,中堆坝商圈综合体加快建设,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9家。
记者手记
不走国际化,就没有差异化。
尽管身处武陵山腹地,但武隆一直对旅游有着超前的追求,前两次“创业”,奠定了口碑和流量,第三次“创业”,进一步打国际牌,是在把握国内旅游基本盘的基础上,谋求旅游链条的延长和增量收益。
入境游逐渐恢复,不提前占位就会错失机会。武隆在此时布局旅游第三次创业,提升老景区,打造新景点,更注重体验,起得更早,就会跑得更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羊华/文
张馨月/视频
李梦婷/配音
曹建/外联
赵军/设计
董霞/编辑
两江潮涌,渝州葱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区县幸福之治,探融合发展之势。 瞭望渝州,看见远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全媒体时政栏目《渝州瞭望台》。以区县为样本,以成效洞悉发展之策,以对话论道繁荣之路,见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提速增效,唱响巴渝大地经济发展的时代合音。读:言之有物的深度报道;看:融媒体多维度的呈现;问:区县主政者权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