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趟出“新路径” ?全国教育大咖来渝支招:劳动是未来的“绿色通行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冯一鸣 实习生 邓鑫芸)未来的路上,儿童需要怎样的通行证?
如果说,毕业证、学历证……这些通行证只是为打开另一阶段大门而准备的“临时通行证”。那么,面向未来,儿童到底需要怎样的“绿色通行证”?
7月3日,一场关乎童年、关乎成长的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教育专委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八期“名师名家大讲堂”掀起劳动育人的热潮。新时代下,劳动课程教学实施常态化如何保障,家庭劳动教育中家长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劳动教育评价怎样有效实施等问题,值得学校、家长、社会的高度关注。


未来路上儿童需要怎样的“通行证”?
劳动教育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近年来,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许多学生家长感叹,自己曾经熟悉的劳动课又回来了。然而,劳动课怎么上?劳动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儿童的可能性由劳动创造。”当代教育名家、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成尚荣指出,劳动不是单纯掌握一些劳动方法和技能,它可以磨炼意志,塑造品格,培养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也可提升认知、锻炼思维,促进敏捷行动和勤于思考相结合,是青少年学生获取真知的实践起点;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是实现少年儿童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载体。
可以说,劳动教育能实现童年的可能性,让梦想的可能变成现实,成为“抵达未来,朝向辽阔的世界”的素养通行证,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通行证”应解决哪些困惑?
“劳动+”融合模式放大育人效应
新时代,劳动教育已然成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自2020年起,重庆市人民小学便将劳动课程纳入学校必修课,开始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探索:根据1-6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编制了《家庭劳动教育指南》,关注学生基本生活能力。然而,在劳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劳动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符、一些劳动工具的使用具有一定危险性、教师监管有困难、课前材料准备繁琐且家长不支持……现场,教师们通过情景演绎的形式,真实还原了劳动课程教学实施中的痛点与堵点。

针对“劳动课程教学实施常态化该如何保障”这一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柳夕浪指出,劳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他强调,设置劳动课程的意义在于凸显劳动的育人价值。因此,教师想要上好劳动课,一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劳动规划;二是要对劳动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指导;三是对劳动结果进行适当的总结、反思、梳理和交流。

“劳动教育不是想一出是一出,需要着重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能力。”在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看来,劳动教育者要通过“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明确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他表示,如今的劳动离不开“聪明的脑”“温暖的心”“灵巧的手”,需思考如何通过校本课程、学科课程与劳动进行有机整合的“劳动+”模式,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放大以劳育人的效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实践才可“扫码通行”?
协同合作绘就以劳育人“新篇章”
劳动教育关键在“育”,要想有效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取得育人实效,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协同合作。
如何才能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庭劳动?劳动影响学习怎么办?有什么科学的引导方法,让孩子意识到劳动是他们应该做的?……一场由师生共同演绎的家庭情景剧,将“家长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一问题展示在参会人员眼前。

“家庭劳动教育中家长的责任是建构正确的家庭观和育人观。”当代教育名家、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成尚荣建议家长在家庭劳动教育过程中列出“负面清单”与“正面清单”。所谓负面清单,即家长代替性劳动、惩罚性劳动和奖励性劳动三种劳动类型。正面清单则是让孩子将一天或一段时间内的劳动内容列出来,家长进行评价,从而让劳动日常化、生活化和常态化。
据悉,为将家庭劳动教育落到实处,重庆市人民小学基于儿童立场,专门配套研发出一款劳动教育小程序——“劳动萌主”系统,对孩子们的家庭劳动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对家长进行细节性指导。
针对“劳动教育评价怎样有效实施”这一问题,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认为,劳动教育不需要过度评价,“应对劳动项目中的科技含量、合作交流进行评价。”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柳夕浪表示劳动评价本身具有一定的碎片化和主观化,“过度的评价会阻碍了内在动机的形成。我的建议是少评价,多给一些客观的反馈。”
新时代下,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创设生动鲜活的劳动教育实践方式,推进劳动教育产生的协同效应,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教育专委会应运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教育专委会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教育专委会理事长,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浪浪表示,此次大会的召开聚焦高质量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合力尝试破解时代性的课题,对打造劳动实践共同体和劳动教育的新样态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教育专委会秘书长李志辉对专委会学年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学年工作计划进行汇报。他表示专委会将从工作机制、专业指导、特色发展、主题活动、成果展示、加强宣传、教材编写等方面发力。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苏飞跃对专委会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强调。他指出专委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加强学术能力、坚持加强依法治理、坚持提高科研质量。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学生在协同育人视域下,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态。
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教育专委会汇聚了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的优秀学校、优秀专家团队和优秀教师群体,是重庆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学术研究、学术推广的新起点,也将不断为区域性中小学劳动教育改革发展发挥更好更大的促进作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进一步实现对全面发展的人的塑造。

>>>更多大咖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