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咖”视点丨柳夕浪:劳动教育的灵魂是什么?让世界因我而更美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冯一鸣 实习生 邓鑫芸)“劳动教育的灵魂概括为‘让世界因我而更美好’!”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柳夕浪曾提出,劳动教育应注重引导学生改变世界,在改变世界过程中,加深理解、建构大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也就是核心素养。
7月3日,柳夕浪走进走进重庆市人民小学,在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教育专委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八期“名师名家大讲堂”上,分享了关乎童年、关乎成长的观点与看法。

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劳动课最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同时也是综合性的、开放性的,每个人的生活需求不一样,因此每个人自我劳动的项目任务也不同,要让学生经历劳动的完整过程,教师要做好三件事:第一,规划。要指导学生做好劳动规划,列好劳动清单;第二,指导。学生劳动的项目不太一样,整个劳动过程需要老师去沟通协调和检查指导;第三,总结。对劳动的结果进行适当的总结、梳理、交流。
劳动教育不应该成为新的“家长作业”
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但不应该成为新的“家长作业”。
家长首先要适当示范,起到表率的作用。同时不能去替代学生劳动,替代学生劳动会起到反作用。家长不但要有这种意识,还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提供条件。如果把什么事都包揽了,孩子的劳动机会就会严重缺乏,那么他的自理自立能力、劳动意识等就会大大弱化。
学生通过完整的劳动过程可以增强现场感、意义感、成就感。这需要家长明白自己的责任,家长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陪伴孩子从事各种各样的服务性劳动,这也是培养孩子公益心和责任感的过程。
少评价、多鼓励,让孩子自己“照镜子”
在劳动教育的评价要素中,有的是显性要素,如课堂表现、劳动成果、劳动技能水准等;有的是隐性要素,如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等。碎片化与片面化是劳动教育评价时最直观的感受。因此,过度的评价反而会阻碍了内在动机的形成。
评价要关注是否自觉主动,是否科学有序地规划,是否坚持不懈,是否勇于克服困难,是否优质高效。总之对孩子少评价,多一些客观的反馈,让孩子自己照照镜子。
>>>更多大咖视点
教育“大咖”视点丨褚宏启:21世纪劳动教育需要什么?创造成为关键词
>>>更多现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