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咖”视点丨成尚荣:劳动,让儿童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冯一鸣 实习生 邓鑫芸)“儿童的可能性由劳动创造。”7月3日,当代教育名家、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成尚荣在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教育专委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八期“名师名家大讲堂”的一席话掀起劳动育人的热潮。
在他看来,劳动不是单纯掌握一些劳动方法和技能,它可以磨炼意志,塑造品格,培养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是实现少年儿童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劳动教育能实现童年的可能性,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劳动是一场“实践课”,它的“教室”是全社会
劳动教育要冲破的第一个桎梏,是当前应试教育的大格局。
劳动课不是文化课,是一场实践课,不能局限于40分钟,它的“教室”是全社会,应该把生活场变成劳动场,让其有更广阔的时空结构,这样的劳动就是常态化的,才能形成习惯。
劳动教育首先得让师生都切实感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同时自己要有劳动的经历,才能上好劳动课,真正成为一个劳动教师,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在人生中的价值。
列出家庭劳动教育的“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
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而家长在其中承担着劳动教育主体角色。与角色相呼应的,是关于“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一问题。
家庭劳动教育中家长的责任是建构正确的家庭观和育人观。在这一前提之下,建议家长在家庭劳动教育过程中列出两份清单,即负面清单与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克服“替代性”劳动,让孩子自己去做;克服“惩罚性”劳动,让孩子积极去做;克服“奖励性”劳动,避免功利化。列出正面劳动清单,让劳动常态化、生活化。
评价应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
新时代下,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评价怎样有效实施?
劳动教育需要评价,但关键在于需要什么样的评价?怎么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还是真正促进了人的发展?因此,评价不能用力过猛,要适度评价,小学生重在表现性评价,在鼓舞中不断进步。
>>>更多大咖视点
教育“大咖”视点丨褚宏启:21世纪劳动教育需要什么?创造成为关键词
教育“大咖”视点丨柳夕浪:劳动教育的灵魂是什么?让世界因我而更美好
>>>更多现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