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咖”视点丨褚宏启:21世纪劳动教育需要什么?创造成为关键词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冯一鸣 实习生 邓鑫芸)21世纪的经济是知识经济。当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体力劳动转向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愈加彰显。
那么,21世纪需要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劳动素养呢?
7月3日,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走进重庆市人民小学,在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教育专委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八期“名师名家大讲堂”上,发起一场有关“21世纪劳动教育需要什么”的思考与讨论。

培养什么样的人?
培养灵巧的手、聪明的脑、温暖的心
21世纪劳动教育需要什么?需要有更高立意和站位。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21世纪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际上是要求“教育与知识经济”相结合。
在实际的劳动教育中,劳动教育者应当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答案是要让学生有“灵巧的手”,具备信息化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有“聪明的脑”,能创新善思维;有“温暖的心”,会交流能合作。
对于劳动教育者而言,需要他们思考如何通过校本课程、学科课程与劳动进行有机整合的“劳动+”模式,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放大以劳育人的效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家长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从关注一时转为关注孩子一世
竞争是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面临的挑战,创新与合作则是成功的关键。
正因为劳动教育的开放性与综合性,学生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也是创造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形成的过程,而这正是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
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劳动教育者都应意识到,劳动教育是为孩子一生做准备,要处理好一时和一世的关系,认识到在劳动中形成的创新与合作能力对孩子一生的作用。
劳动教育评价不应成为负担!
评价“劳动教育”而不是评价孩子
劳动是人生的底色,劳动是一种责任,甚至是人生的一种信念。如果给小孩养成劳动必须激励的习惯,那么劳动便太过于形式化,会有功利心,就没办法用劳动创造幸福。
因此,劳动教育不需要过度评价。当过度的评价成为控制孩子的一种手段,变成了教师、孩子和家长的负担,这样的评价则需要进行调整。正确的劳动教育评价应对劳动项目中的科技含量、合作交流进行评价。
>>>更多大咖视点
教育“大咖”视点丨柳夕浪:劳动教育的灵魂是什么?让世界因我而更美好
>>>更多现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