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洵 | 视野·理念·史料:关于深化重庆大轰炸研究的思考(二)进一步转变研究理念

潘洵 | 视野·理念·史料:关于深化重庆大轰炸研究的思考(二)进一步转变研究理念

2022-08-11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文/潘洵

摘要:拓宽研究视野、转变研究理念和强化史料利用是深化重庆大轰炸研究的重要路径和方法。拓宽研究视野,重点是要由地方视野转向国际视野,由阶级视野转向民族视野,由战争视野转向综合视野。转变研究理念,需要坚持学术标准,注重现实关怀,立足正义立场。强化史料利用,特别要在突出史料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全面性上下功夫,通过比较鉴别,尽量接近历史真实。

关键词:抗日战争;重庆大轰炸;视野;理念;史料

日军对重庆的轰炸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吸引国内外多方关注的焦点事件,在当时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细菌战等其他侵华暴行。轰炸不仅给中国战时首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对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重庆大轰炸的研究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近40年间,中国学术界基本没有关于重庆大轰炸的研究成果问世。直至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前夕,经过有关学者的努力,重庆大轰炸方被列为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拟定的研究选题之一。此后,重庆大轰炸的学术研究才正式起步。近30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对重庆大轰炸历史的研究,呈现出逐步深入的总体态势,无论是史料的整理刊布,还是史实的分析探讨,都得到了较大的推进。研究者的研究视野日益扩大,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持续拓展,新的历史阐释方法得到运用,人们认识重庆大轰炸历史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较大的突破。同时,重庆大轰炸研究仍然存在研究成果数量有限,低水平成果重复现象比较严重,真正有开拓性、原创性或确能把相关的史实挖深、把史事说透的论著并不多见;特别是在研究视野、研究理念以及史料的利用等方面还比较严重地制约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显然,认真梳理过去研究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思考重庆大轰炸研究的新路径与新方法,将有益于继续推进重庆大轰炸乃至于抗日战争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进一步转变研究理念

研究视野的拓宽必然带来研究理念的转变。不同的研究理念是影响历史研究学术性的重要方面;而研究理念的转变,也是推动和深化重庆大轰炸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一,坚持学术标准。

重庆大轰炸的研究,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毫无疑问应当坚持学术的标准,但作为现实问题,却往往容易受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重庆大轰炸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是重庆大轰炸的诸多遗留问题至今没有解决,重庆大轰炸暴行的罪责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清算,重庆大轰炸受害者和幸存者的心理创伤不仅至今无法愈合,而且还一直受着日本右翼势力乃至日本政府漠视他们所受到的极大伤害和歪曲侵华历史的折磨,大轰炸受害者的民间索赔也备受关注。由于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重庆大轰炸的研究更应当始终坚持学术标准,以严谨的学术研究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为解决大轰炸遗留下的现实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学术标准,就是要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没有材料不说话的学术研究理念,高度重视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利用,在史料的发掘和利用上有新的突破,用丰富而翔实的史料还原历史。

重庆大轰炸的资料极其丰富和庞杂,但学术界对重庆大轰炸资料的发掘和利用却极其有限,对相关资料的系统整理才刚刚开始。重庆市档案馆所藏重庆市防空司令部档案和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档案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等均有大量的重庆大轰炸档案资料,也没有得到系统的发掘;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的航空作战史资料,以及大轰炸亲历者、幸存者的口述史料,在学术研究中,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只有以全面、翔实的资料为基础,才能对相关史实进行考证和分析,才能还原重庆大轰炸的历史,正确认识重庆大轰炸的历史。

第二,注重现实关怀。

研究历史,不能仅为学术而学术,还要关注现实;既从现实社会中发现历史研究的选题,又力图从历史研究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资源。

在日本,几乎人人知道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和东京、大阪等大轰炸,并以受害者的名义举办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然而却极少有人了解重庆大轰炸,更不了解日本对重庆的轰炸是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而盟军对东京、广岛、长崎的轰炸则是为了制止侵略战争。前者是因,后者是果,是侵略者自食其果。更为甚者,在日本,一些人只强调自己是受害者,却故意掩盖、抹杀自己加害其他国家人民的罪行;只一味渲染广岛、长崎的原子惨祸,却闭口不谈造成这种惨祸的原因,而日本右翼势力竟愈演愈烈地进行着为当年侵略战争翻案的活动。他们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一再掩饰甚至美化侵略罪行,甚至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这不仅不能正确总结历史教训,而且还将误导未经历过这场战争的年青一代。在中国,对于没有经历过那段苦难岁月的人们来说,重庆大轰炸已经是一个十分遥远的过去,重庆大轰炸的历史早已淡出了他们的记忆。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咀嚼苦难,更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正确认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加强对重庆大轰炸的研究,让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罪行的证据更多、更好地发掘出来并呈现在世人面前,有助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暴行,让世界人民看清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反动本质;有助于伸张正义,珍爱和平,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还历史一个真实,给世人一个交待,留后人一笔财富。

因此,对重庆大轰炸的研究,在坚持学术标准的前提下,还必须注重现实关怀。从现实问题中去拓展重庆大轰炸的研究领域,从历史的研究中去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资源和智慧。如应加强对重庆大轰炸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影响的研究,重庆大轰炸受害者民间索赔及其法律问题研究,重庆大轰炸与抗战精神研究,重庆大轰炸与当今无差别轰炸关系研究等。

第三,立足正义立场。

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各国正史通常会把带有自卫性质或者民族解放性质的战争视为正义战争,把侵略战争或者为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战争视为非正义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虽是同一场战争,但是,因为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是以侵夺中国领土和资源为目的,因而是非正义战争,而中国则是为了捍卫自己的领土主权而战,所以是正义战争。

日军对重庆的轰炸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正义的侵略行为。中国人民的反轰炸斗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内容,是抵抗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行为。在对重庆的轰炸中,日本声称坚持所谓的军事目标主义,而事实上,日本除了对重庆的军事设施、国民政府机关及首脑驻地施行轰炸外,还对重庆的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等毫无军事目标的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如何认识这些战争行为,是重庆大轰炸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

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对日本战犯进行了正义的审判,但东京审判也留下了一系列的历史遗憾和缺失。东京审判没有对日机轰炸重庆等地平民罪行的起诉,从而使日本在重庆等地犯下的战略轰炸的非人道罪行没有得到任何的清算。而直到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仍然用“东京审判史观”、“胜者史观”乃至“自虐史观”来嘲讽和否定那场审判的历史意义。因此,对重庆大轰炸的研究,必然会涉及研究者的立场问题。而只有立足正义的立场,才能以史为鉴,正确处理中日关系中敏感的历史问题,也才能正确认识日本对重庆等地的战略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