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好像等于没说。但事实上确实就是这样,有时候我们并没有用脑子去悟事。
悟事不用脑子,那用什么?可用的东西多了去了。首先是用经验。看到一个事情,参与一个项目,凭自己以往建立的经验去辨别和判断,从而去决策。
其次是用惯性。事情怎么发展,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不是去建模进行科学分析,而是看惯性,用惯性代替数据、模型等分析。
再就是看别人怎么说,听别人怎么讲。听风就是风,听雨就是雨,自己完全不思考不过滤,直接转移搬运嫁接观点,人云亦云,把脑袋封闭起来。
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我们看过多少书,做过多少事,走过多少地方,见过多么厉害的人,听过多少课程,学习多少知识,写下多少字,参与多少项目,有过怎样的实践,要想真正有所得,都离不开一件事情:自己去想,自己去悟。
遇到一本好书,爱不释手,看一两遍不够,又看一两遍,看得津津有味。如果仅仅是有味,只是感官欢喜愉悦,那么其实是没有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的。真正好的作品,当你在读的时候,一定是有交流、有对话、有问答、有碰撞,最终还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的。
我们如果仅仅是看,而没有去想去悟,看再多遍,对书的理解也是达不到更高的程度。
做项目也是一样。本质上,参与项目次数越多,做的项目越多,经验就越丰富,就越有沉淀,认识就越深刻。但这是自己要去思考去悟去总结的前提。
如果参与了很多个项目,看起来做了很多事情,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身影,忙忙碌碌,但就是不去想,完全凭上级安排,按流程走,根据感觉来,不去思考各个方面的要素、原因、方法,那么项目做得再多,本质上还是一张白纸。
要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也要去想,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做和想结合,做得更好,想得更透彻。
德云社于谦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到岳云鹏的成功时,他提出:我其实不愿意说一定要努力,努力的孩子很多,但不是都有成就。比如岳云鹏,他也经历很多,但就是那一下子,他悟了,有这个灵性了,就火了。你要是没这一下,再努力,也火不起来。
看吧,做事是前提,但要做好还得带着脑子去想去悟,没有悟这个动作,肯定上不了台阶,也不会干出什么名堂。
作者/王宇
鸣家简介:王宇,现任重庆祥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退伍军人,著有《退伍老兵的闯与创》。曾参与主创“军网榕树下”,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5万多字,在网络平台发布文章上百万字。江津区首届最美退役军人,担任重庆市退役军人创业就业讲师,为企事业单位授课、演讲达30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