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巴渝美食⑦ | 蔡顺林:持续“擦亮”重庆小面金字招牌 促产业融合发展
重庆人是幸福的,因为有太多的美食一直伴随在左右。重庆美食是真实的,一碗小面就能开启新的一天。简单而朴素的重庆小面作为极佳的平民膳食,常被重庆人戏称为“日常生活中的大众情人”。
为何是“大众情人”?在蔡顺林看来,其因有三。一是重庆各种招牌的小面店铺现有8.4万家,日均销售1200多万碗,满足着千万百姓的口福需求;二是重庆小面是情怀的美食载体,游子在外吃到一碗重庆小面能解乡愁,回乡来一碗重庆小面能“接风洗尘”;三是重庆人吃小面不拘一格,“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路边摊或是精美店堂都能欣然品尝,大快朵颐。小面已经在重庆人的心中扎下了根,与重庆人结下了难舍难分的不解之缘。”
从一碗面到一个产业
重庆小面发展势头迅猛“香飘”全国
近年来,重庆小面作为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之一,声名远播、闻名遐迩,迅猛的发展势头吸引着全国各地餐饮经营者源源不断来到重庆,品味、考察、学习、加盟、投资。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每年来渝学习重庆小面烹饪工艺的人数超10万+,联系加盟的企业数量超10000+。经营重庆小面的门店和企业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培养并滋养着不同饮食习惯的顾客群。
据重庆市小面协会统计,每销售1亿元的小面,就能直接带动辣椒销售400吨,花椒销售50吨,菜籽油销售1800吨,榨菜销售50吨等。“重庆小面产业已覆盖了采购、贸易物流、原料加工、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等各个环节。”蔡顺林表示,重庆小面日益庞大的顾客群,遍布全国的经营门店,支撑起了一个新兴的食品产业领域,带动一二三产业蓬勃发展。
此外,重庆小面正加速创新升级。例如许多小面企业积极迎合消费趋势,在不断规范、创新、变革、升级,摆脱店面经营的局限性,开发出独立包装、快煮即食的产品,从线下走到线上,纷纷开启电商之路,同时结合优势资源,进一步探索小面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路径,让工业化的预包装产品搭上数字化、网络化快车,快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2021年8月,大渡口区联合市相关部门设立重庆小面产业园,已有20余家单位落户园区,累计投资达20多亿元,将为诸多小面品牌走向全国打下基础。重庆小面电商产业园、制造产业园等也正加快建设。
虽然重庆小面目前的发展势头迅猛、发展空间大,但在蔡顺林看来,重庆小面产业还需要持续不断提升经营服务规范,加大“抱团发展、连片振兴”力度。
走好规范服务这步棋
让“重庆小面”为产业融合发展赋能
事实上,早在2016年,为促进重庆小面规范化发展,市商务委委托市餐饮行业协会起草《重庆小面烹饪技术指南》技术标准并发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小面的术语和定义、原辅材料种类及要求、制作过程技术规范等,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小面的质量。
“虽说重庆小面快捷方便,但是我们的送餐、收餐等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2022年在市商务委的指导下,还制定了《重庆小面门店经营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蔡顺林说到,希望可以通过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的实施,去提升我们重庆小面行业的品质和形象,使小面企业朝着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此外,为不断提高重庆小面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重庆已连续举办两届“中国·重庆小面职业技能大赛”和两届“巴渝工匠”重庆小面技能大赛,每届大赛参赛人数达到700人,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小面爱好者前来参与,选拔了一批小面制作技能人才,为小面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为培养小面专项技能人才,2022年4月,重庆市小面协会、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共建重庆小面学院,开展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技艺传承、品牌打造等工作。“学生们经过专业培训获得重庆小面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后,再将他们输送到各个品牌企业中去,像这样通过协会牵头、学校赋能、输送企业的方式,既培养了专业的技术人才,又解决了人才就业问题和企业用工问题,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去有力促进行业发展。”蔡顺林说。
“一碗蕴含美食魅力的重庆小面不仅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空间,也浓缩了重庆人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蔡顺林表示,在不远的将来,重庆小面一定能打造成为“中国驰名品牌”,持续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赋能,实实在在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
文/戴莉芸
往期回顾:
话巴渝美食① | 王文军:提升火锅技能人才水平 将促进行业走向更标准、更专业的道路
话巴渝美食② | 毛新宇:“1+1>2” 携手共绘“大川菜”产业
话巴渝美食④ | 吴强:探索多渠道融合 推动培养烹饪人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