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孩子的犟惹怒了吗?原来,孩子执拗的行为是因为——
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因别人的一句抱怨而犯了犟脾气,竟然独自离开,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弄得小伙伴们都挺尴尬。平时在家,一句话不中孩子的意,立马什么道理都听不见,父母常常被点起熊熊怒火。孩子脾气太犟该怎么办?
孩子脾气暴躁可能有这些原因,
别错过3-6岁“潮湿水泥时期”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变得‘脾气暴躁’,万物起源必有其宗。”江苏省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江浦实验小学夏光清老师表示,一是孩子小的时候,家庭往往以孩子为中心,什么事都会迁就他。也就是说,家庭成员习惯性“独宠孩子一人”,孩子成了这个世界的中心;二是家里有可能存在着一个脾气急或脾气犟的监护人。如果父母的教育缺乏耐心,喜欢大喊大叫,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去解决最复杂的教育问题,不愿轻易低头。那么,孩子有样学样,也开始学会抵触父母;三是3-6岁是孩子内心建立“秩序”观念的时期,他们往往有许多执拗的行为。孩子会在生活小事中慢慢建立自己的“秩序”,并极力维护自己的“秩序”,一旦有人打破其内心的“秩序”,就会变得没有安全感,表现为不可理喻的任性、哭闹。就像剥橘子皮,明明自己剥不开,却不让大人帮忙一样。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潮湿水泥时期”。若错过这一时期,则水泥固结力强,很难改变孩子的性格;四是孩子的自我认识能力逐渐增强,有自己的看法,也有自己想要做的行为。有时孩子想证明自己长大了,根本听不进去父母的话,非得“吃一堑”才能“长一智”不可。
建议家长:
后退一步,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孩子脾气太犟怎么办?以硬碰硬,家长和孩子只会两败俱伤,我们不妨这样做。夏老师建议,第一,后退一步,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孩子脾气犟,倘若正处在“执拗敏感期”,他们往往不吃父母摆出的“以上对下”的态度。父母即使与孩子协商,往往也被看作是变相的命令口吻,依旧会引起孩子的叛逆情绪。此时,孩子与父母交流,其目标是“面对”与“攻击”。如果父母以平等的语气与孩子沟通,孩子反而失去了攻击的对象,情绪上会慢慢稳定,也只有当孩子的思想不受情感支配时,他才更多地听取父母的道理,更愿意执行父母的要求。
第二,保持冷静,给予孩子相应的尊重。有的家长自身就是火爆脾气,一看见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情,第一反应就是说“不”,对着孩子发出怒吼。此时,父母往往容易陷入了一种近乎偏执的“固执”,片面地认为:“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你理解不理解,就得按我的话去做。”最终,父母与孩子之间必然“砌”起了一堵墙,堵塞了亲子顺畅沟通的渠道。一阵狂风暴雨之后,孩子表现出的却是“我就不听你的话,你能怎么样!”孩子长时间在这样的“战火”中生活,会没有安全感,时间长了就产生了叛逆心理。
孩子开始闹脾气时,通常会大喊大闹。这时候,父母尝试与孩子沟通是鲜见效果的,不妨先让孩子冷静下来。这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如,家长故意不理睬孩子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待其情绪缓和、冷静下来时再去沟通、讲道理。孩子闹脾气,有时也会带有点儿试探的性质,如果父母表现得越在乎,他可能表现得越过分。父母不妨先离开现场,来一次深呼吸,想想这是孩子在努力探索这个世界,得给他这个机会,同时尝试让孩子哭个够,等孩子安静下来后,再来沟通问题。
第三,明确底线,给予孩子理性的反思。固执与任性之间只有一纸之隔。有的孩子十分倔强,属于没有理由的任性。那么,家长也不能让孩子随意得逞,从一开始就给孩子定下明确的底线与惩戒措施,引导孩子学会理性地解决问题。如孩子多次把自己的玩具汽车往地上摔,父母必须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孩子:“汽车摔坏了,一个月内都不能再买任何一样玩具!”这就是把丑话说在前头,不做马后炮,避免后面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而孩子我行我素的话,当他再想购买玩具时,一家人必须坚决予以拒绝。
总之,教育要做的不是剪掉孩子的翅膀,而是要让他们学着去翱翔。这样,父母就会放下刚硬的态度,把孩子的每一次叛逆当做自身成长的机会,从而看到自己育子过程中的不足,不断精进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