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湿地公园建设让城市更宜居

青海西宁湿地公园建设让城市更宜居

来源:央广网2019-05-25

央广网西宁5月25日消息(记者张雷 青海台记者倪燕 张兆凯 周志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是推动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十八大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让诗人笔下“雨罢风和黄鹂鸣,高原原上景清明”的风韵得以再现。

2016年,杨积成来到西宁,干起湿地管护员的工作,从此便在西宁安了家:“夏天花果树一开,走个路都高兴得多。秋天叶子一黄也特别的漂亮。冬天雪落下来一片白也很好看,就好像白玉。”

作为一名湿地管护员,杨积成就住在“西宁湟水国家级湿地公园”里。这个湿地公园因湟水河得名,他管护的片区,是河水入城处。三年多的时间,公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发生的变化,杨积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花果树很多,鸟儿特别多,名字我叫不上来。人多,空气也好了很多。和这个公园有了感情了,就不想出去。”

湟水河是黄河在青海省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千百年来,正是在这条河的哺育下,河湟谷地到处草木丛生,绿树成荫,成为生命繁衍的摇篮。

历史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与水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与日俱增。多年来,西宁围绕空间格局优化、水生态系统修复、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治理,进行全流域“拯救”。

西宁市湟水林场副场长张志法介绍:“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是青海省19处国家湿地公园里面唯一一个位于城市中,贯穿城市中心的城市河流型的湿地公园。所以我们的湿地公园汇集着全省40%的人口,发挥的作用也是尤为显著。”

2013年,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试点以来,西宁市相继实施湟水河河道综合治理及滨水休闲绿道建设、北川河生态河道建设、宁湖景观改造、湟水河湿地海绵化改造及景观提升、城市绿道系统建设等项目,总投资额超20亿元,建成开放了海湖湿地、宁湖湿地和北川湿地三大片区。湿地面积从508公顷增加到599公顷,湿地率从47.5%提高到62.53%。

这几天,在位于西宁市东出口的宁湖湿地,波光潋滟、花红柳绿,是水鸟汇聚的栖息地,鸟类种类从五年前的19种增长到目前的62种。可谁曾想到,多年前这里确是垃圾成堆的废弃地。

宁湖湿地公园现场负责人刘树斌告诉记者:“这里土层比较薄,沙石层面比较深,盐碱程度比较严重,我们添加一些酸性物质,酸碱中和变成能适应植物生长的土壤,并采用喷灌和长时间不停断的浇水,使植物保持充足的水分。经过园林人的努力,使这里变成了一片绿色的公园。”

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370多公顷的湿地中,人工湖形式的人工湿地面积占到三分之一。相比自然湿地,这种人工与自然结合并位于城市中心的湿地公园,管理难度、养护成本更大,设施建设、服务能力要求也更高。

张志法说:“通过湿地植物和沉淀池的净化,水质变好了,起到了湿地水循环的作用,也提升灌溉用水,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城市湿地公园就是要发挥更佳的综合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018年底,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如今,园内绿苇环抱、鸟语花香。发挥着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重要作用。

西宁市民高怀岐说:“湿地公园变化太大,我在这个地方住了5年。我们从早到晚每天都在这个地方转,觉得在西宁生活很幸福。”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青海西宁湿地公园建设让城市更宜居

2019-05-25 09:26:00 来源: 0 条评论

央广网西宁5月25日消息(记者张雷 青海台记者倪燕 张兆凯 周志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是推动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十八大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让诗人笔下“雨罢风和黄鹂鸣,高原原上景清明”的风韵得以再现。

2016年,杨积成来到西宁,干起湿地管护员的工作,从此便在西宁安了家:“夏天花果树一开,走个路都高兴得多。秋天叶子一黄也特别的漂亮。冬天雪落下来一片白也很好看,就好像白玉。”

作为一名湿地管护员,杨积成就住在“西宁湟水国家级湿地公园”里。这个湿地公园因湟水河得名,他管护的片区,是河水入城处。三年多的时间,公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发生的变化,杨积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花果树很多,鸟儿特别多,名字我叫不上来。人多,空气也好了很多。和这个公园有了感情了,就不想出去。”

湟水河是黄河在青海省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千百年来,正是在这条河的哺育下,河湟谷地到处草木丛生,绿树成荫,成为生命繁衍的摇篮。

历史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与水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与日俱增。多年来,西宁围绕空间格局优化、水生态系统修复、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治理,进行全流域“拯救”。

西宁市湟水林场副场长张志法介绍:“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是青海省19处国家湿地公园里面唯一一个位于城市中,贯穿城市中心的城市河流型的湿地公园。所以我们的湿地公园汇集着全省40%的人口,发挥的作用也是尤为显著。”

2013年,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试点以来,西宁市相继实施湟水河河道综合治理及滨水休闲绿道建设、北川河生态河道建设、宁湖景观改造、湟水河湿地海绵化改造及景观提升、城市绿道系统建设等项目,总投资额超20亿元,建成开放了海湖湿地、宁湖湿地和北川湿地三大片区。湿地面积从508公顷增加到599公顷,湿地率从47.5%提高到62.53%。

这几天,在位于西宁市东出口的宁湖湿地,波光潋滟、花红柳绿,是水鸟汇聚的栖息地,鸟类种类从五年前的19种增长到目前的62种。可谁曾想到,多年前这里确是垃圾成堆的废弃地。

宁湖湿地公园现场负责人刘树斌告诉记者:“这里土层比较薄,沙石层面比较深,盐碱程度比较严重,我们添加一些酸性物质,酸碱中和变成能适应植物生长的土壤,并采用喷灌和长时间不停断的浇水,使植物保持充足的水分。经过园林人的努力,使这里变成了一片绿色的公园。”

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370多公顷的湿地中,人工湖形式的人工湿地面积占到三分之一。相比自然湿地,这种人工与自然结合并位于城市中心的湿地公园,管理难度、养护成本更大,设施建设、服务能力要求也更高。

张志法说:“通过湿地植物和沉淀池的净化,水质变好了,起到了湿地水循环的作用,也提升灌溉用水,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城市湿地公园就是要发挥更佳的综合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018年底,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如今,园内绿苇环抱、鸟语花香。发挥着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重要作用。

西宁市民高怀岐说:“湿地公园变化太大,我在这个地方住了5年。我们从早到晚每天都在这个地方转,觉得在西宁生活很幸福。”

精彩推荐
[责任编辑: 华海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