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沉管隧道预制厂再现伶仃洋 “智慧化”改造助建深中通道

世界最大沉管隧道预制厂再现伶仃洋 “智慧化”改造助建深中通道

来源:央广网2019-06-06

央广网珠海6月6日消息(记者郭翔宇 通讯员粤交集宣 岳路建)历经11个月的“智慧化”改造后,曾承接港珠澳大桥33节沉管隧道建造的世界最大规模沉管预制工厂5日在珠海重新开厂。此前,深中通道已于今年5月完成沉管隧道足尺模型浇筑试验。今年6月底,深中通道牛头岛沉管预制厂将迎来首个管节浇筑,为年底首个管节浮运做好准备。未来,项目共32个管节中的22个将在这里预制和舾装,全部预制工作计划于2022年底完成。

世界最大沉管隧道“智慧”预制厂现身伶仃洋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为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其断面宽度达46-55.46米,比港珠澳大桥双向六车道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断面还要宽9米,单孔跨度超过18米,沉放最大水深达到40米,沉管结构的受力非常复杂,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

据了解,22个沉管管节首先在广州南沙龙穴岛船厂完成钢壳的制造,后运抵珠海牛头岛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浅坞区、深坞区完成一次舾装和二次舾装作业后,再由自主研发专用装备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运至隧址进行沉放。

目前,沉管预制厂全面“智慧化”升级改造完成,200台管节整体移动小车已全部完成安装调试,智能浇筑设备进入浇筑调试阶段。新设备和新工艺全面提升了沉管预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

两百台智能小车编组 巨型管节转运能力提升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每个标准管节的尺寸为165×46×10.6米,用钢量约1万吨,其排水量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

据了解,沉管预制施工包含两次沉管移动、混凝土浇筑、两次舾装等繁复流程。对工程师们来说,首要解决的是如何将重达一万吨的“巨无霸”钢壳从驳船上安然无恙地运送到预制车间。

“这种运输最适合的方式就是智能小车编组,但国内现有的智能小车的承载力均远远达不到要求,必须重新研发。起初,我们找了业内共11家高规格、实力雄厚的设备制造商,但由于项目规模大、难度高、技术复杂,没有一家单位能保证完成,我们只好自主研发。”中交四航局深中通道项目总工程师黄文慧表示,历时一年半,终于攻克难关,研发出了单台承载力达到800吨的智能台车。

据了解,钢壳沉管浇筑完成后将有近8万吨,并将再次纵移至浅坞区进行一次舾装作业,而200台智能小车编组,将彻底解决单节8万吨沉管转运难题,大大提升管节转运工效,预计沉管纵移只需要3天时间即可完成,对缩短沉管预制工期有很大推进作用。

自主研发智能浇筑系统保证浇筑质量

工程师们面对的第二个难题,就是如何在单个管节2500个仓格实现毫米级误差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每个标准管节由2500个约4~16立方米封闭仓格构成,高流动性自密实混凝土方用量达到约2.9万立方米,要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里头封闭的环境下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既看不见,又要求混凝土浇筑完要与面板紧密贴合,难度可想而知。”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工程师杨福林表示。他提到,传统混凝土浇注设备有电动和液压类型,但只适用于裸露区域的浇筑,不适用钢壳浇筑区域密闭仓格;同时,传统浇筑法全靠人员辅助浇筑,如果工人长时间工作,容易出现疲劳或是浇错仓、溢孔等情况,且无法控制混凝土下料高度和浇筑速度,难以保证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品质。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工程师们进行了上百次的科研试验,突破了国际技术封锁,配制出了更适合钢壳沉管浇筑,且稳健性更强的高流动性自密实混凝土,在6个月时间内成功完成足尺模型浇筑试验,同时还研发出了智能浇筑系统。

智能浇筑系统是对沉管仓格进行精准浇筑的新型平台,通过对混凝土生产及浇筑等全过程监控,实时记录统计数据,实现高流动自密实混凝土的过程控制,以控制下料高度、浇筑速度等精细化手段控制每个仓格的浇筑过程,具有效率高、风险低、稳定性高等优点,超越了行内的传统施工技术,极大提高了沉管浇筑效率和质量,沉管预制预计可缩短至30天/节。

计划年底实现首节沉管沉放

目前,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进展顺利。由中交四航局自主研发、国内第一艘海上DCM施工船舶正在进行海上作业,对沉管安放前的地基进行处理。另一方面,依托深中通道工程研制的另一个核心装备、世界第一艘且唯一一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已于6月1日顺利出坞,该船集沉管浮运、定位、沉放和安装等功能于一体,相较于港珠澳大桥采用的分体式浮运安装船组,“一航津安1”可连续完成沉管的出坞、浮运及定位安装等施工作业,且施工效率极大提高。按计划,运安一体船将于7月底试航,开展多项联调联试工作,为2019年年底首节沉管安放进行准备。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世界最大沉管隧道预制厂再现伶仃洋 “智慧化”改造助建深中通道

2019-06-06 09:42:00 来源: 0 条评论

央广网珠海6月6日消息(记者郭翔宇 通讯员粤交集宣 岳路建)历经11个月的“智慧化”改造后,曾承接港珠澳大桥33节沉管隧道建造的世界最大规模沉管预制工厂5日在珠海重新开厂。此前,深中通道已于今年5月完成沉管隧道足尺模型浇筑试验。今年6月底,深中通道牛头岛沉管预制厂将迎来首个管节浇筑,为年底首个管节浮运做好准备。未来,项目共32个管节中的22个将在这里预制和舾装,全部预制工作计划于2022年底完成。

世界最大沉管隧道“智慧”预制厂现身伶仃洋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为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其断面宽度达46-55.46米,比港珠澳大桥双向六车道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断面还要宽9米,单孔跨度超过18米,沉放最大水深达到40米,沉管结构的受力非常复杂,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

据了解,22个沉管管节首先在广州南沙龙穴岛船厂完成钢壳的制造,后运抵珠海牛头岛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浅坞区、深坞区完成一次舾装和二次舾装作业后,再由自主研发专用装备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运至隧址进行沉放。

目前,沉管预制厂全面“智慧化”升级改造完成,200台管节整体移动小车已全部完成安装调试,智能浇筑设备进入浇筑调试阶段。新设备和新工艺全面提升了沉管预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

两百台智能小车编组 巨型管节转运能力提升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每个标准管节的尺寸为165×46×10.6米,用钢量约1万吨,其排水量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

据了解,沉管预制施工包含两次沉管移动、混凝土浇筑、两次舾装等繁复流程。对工程师们来说,首要解决的是如何将重达一万吨的“巨无霸”钢壳从驳船上安然无恙地运送到预制车间。

“这种运输最适合的方式就是智能小车编组,但国内现有的智能小车的承载力均远远达不到要求,必须重新研发。起初,我们找了业内共11家高规格、实力雄厚的设备制造商,但由于项目规模大、难度高、技术复杂,没有一家单位能保证完成,我们只好自主研发。”中交四航局深中通道项目总工程师黄文慧表示,历时一年半,终于攻克难关,研发出了单台承载力达到800吨的智能台车。

据了解,钢壳沉管浇筑完成后将有近8万吨,并将再次纵移至浅坞区进行一次舾装作业,而200台智能小车编组,将彻底解决单节8万吨沉管转运难题,大大提升管节转运工效,预计沉管纵移只需要3天时间即可完成,对缩短沉管预制工期有很大推进作用。

自主研发智能浇筑系统保证浇筑质量

工程师们面对的第二个难题,就是如何在单个管节2500个仓格实现毫米级误差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每个标准管节由2500个约4~16立方米封闭仓格构成,高流动性自密实混凝土方用量达到约2.9万立方米,要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里头封闭的环境下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既看不见,又要求混凝土浇筑完要与面板紧密贴合,难度可想而知。”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工程师杨福林表示。他提到,传统混凝土浇注设备有电动和液压类型,但只适用于裸露区域的浇筑,不适用钢壳浇筑区域密闭仓格;同时,传统浇筑法全靠人员辅助浇筑,如果工人长时间工作,容易出现疲劳或是浇错仓、溢孔等情况,且无法控制混凝土下料高度和浇筑速度,难以保证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品质。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工程师们进行了上百次的科研试验,突破了国际技术封锁,配制出了更适合钢壳沉管浇筑,且稳健性更强的高流动性自密实混凝土,在6个月时间内成功完成足尺模型浇筑试验,同时还研发出了智能浇筑系统。

智能浇筑系统是对沉管仓格进行精准浇筑的新型平台,通过对混凝土生产及浇筑等全过程监控,实时记录统计数据,实现高流动自密实混凝土的过程控制,以控制下料高度、浇筑速度等精细化手段控制每个仓格的浇筑过程,具有效率高、风险低、稳定性高等优点,超越了行内的传统施工技术,极大提高了沉管浇筑效率和质量,沉管预制预计可缩短至30天/节。

计划年底实现首节沉管沉放

目前,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进展顺利。由中交四航局自主研发、国内第一艘海上DCM施工船舶正在进行海上作业,对沉管安放前的地基进行处理。另一方面,依托深中通道工程研制的另一个核心装备、世界第一艘且唯一一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已于6月1日顺利出坞,该船集沉管浮运、定位、沉放和安装等功能于一体,相较于港珠澳大桥采用的分体式浮运安装船组,“一航津安1”可连续完成沉管的出坞、浮运及定位安装等施工作业,且施工效率极大提高。按计划,运安一体船将于7月底试航,开展多项联调联试工作,为2019年年底首节沉管安放进行准备。

精彩推荐
[责任编辑: 华海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