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共筑防疫长城 疫情下的担当,00后已经长大

青春共筑防疫长城 疫情下的担当,00后已经长大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0-03-05

“你说什么?我听不清。”无菌车间里的机器噪声完全盖过了同伴的说话声,穿着厚厚的隔离衣的韩依桐一边喊,一边比划着。

噪音有多大呢?“基本靠吼,吼都听不清。”韩依桐每天要经手上万只口罩,原本细滑的小手已经糙得起皮了,还被划出很多看不见的小口子,只有每次喷酒精时,才能找到伤口在哪儿。

作为志愿者,她已在口罩生产车间坚守了一个多月。由于穿脱防护服都很麻烦,为节省时间和物资,志愿者们进入无菌车间后,坚持不喝水,4小时不上厕所。防护服不透气,从车间走出来,一个个都是满身大汗,后背都湿透了。

“一天下来,衣服能拧出水来,我们就当在‘蒸桑拿’。”信息工程专业的刘峰开玩笑说。

“手上的伤口都是小伤,我们忍得住。现在口罩供应紧张,我们要加紧生产,在危难时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负责裁剪口罩滤芯的周开阳告诉记者,因为车间要做到全程无尘,所以,数吨重的原材料只能靠人工推送,无法使用运输车。从货车搬到仓库、从仓库运到车间,来来回回地跑,他的双手不知道被剐蹭、磨破过多少次。

他们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学生,1月27日下午,学校团委老师隋文静在微信群发布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不到1小时来电143次,160名师生主动报名。学校党委选出10名志愿者,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

1月28日下午,首批志愿者走进新疆乐贝尔贸易有限公司无菌车间,参与裁剪材料、生产防护面罩、分装打包等工作。到了车间后,隋文静发现工人少、工作量大,学生们根本忙不过来。当晚,她再次发帖,选拔出第二批志愿者,前往增援。

此次疫情暴发恰逢春节,过年回家的工人无法返岗,这家新疆唯一生产医用口罩的工厂人手紧缺。在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党委号召全校师生志愿支援口罩生产,组建了21人的志愿服务队伍,都是大一、大二的理工科学生,年龄最小的刚满16岁。

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00后团队之前从未接触过口罩生产。“先是跟着师傅学,然后自己干。”应用工程学院大二学生阿孜扎·吐尔逊已经可以非常娴熟地组装口罩。

生产一只合格的口罩,需要把原材料裁剪成切片送到无菌室,再完成打压、塑形等工序。这要求志愿者们小心谨慎,与机器密切配合,有时要四五个小时不间断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如今,在工厂老师傅的带领下,一个个从新手变成了“熟练工”。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带队老师隋文静和同学们商讨后,决定分为三个班组,分别负责材料剪裁和运送、无菌车间口罩材料加工、成品检验修整和包装。

志愿者们每天都工作10小时以上,曾创下1小时打包两万只口罩的骄人业绩。如今,裁剪区也由刚开始的日产3万只口罩增长到8万只。

中午,志愿者们有1小时的吃饭时间,大家都以最快的速度吃完饭,然后立刻返回岗位。

“别着急,慢点吃。”隋文静发现学生们总是狼吞虎咽赶时间,便劝说同学们。

“老师,吃饭时间省一秒,就能多生产一个口罩。一线用到我生产的口罩,就能保护更多的人啊。”一个学生的回答让她瞬间湿了眼眶。

学生们住在厂房三楼的一间闲置的房子里,卫生间已经停用很久了。他们就自己打扫,疏通厕所,现场布置床铺,由于没有热水,隋文静只能和另外一个老师开车带同学们到两公里外的社区洗澡。学生们常被虫子叮咬,却没有谁抱怨过。

进入第三十一天后,隋文静发现学生们不怎么说话了,只是埋着头一直干。她问学生们想不想家,还能不能坚持下去时,他们回答道:“老师,我们跟着你一起来,也要跟你一起走,我们一定能完成任务。”

“每天看到瘫倒在床上的孩子,我真的不忍心叫他们起床。他们太累了,第二十天就开始进入疲惫期了,到今天为止,一天都没有休息。”隋文静从未想过这帮00后的学生如此负责任、有担当,他们坚定的毅力令她折服。

为了让家长放心,隋文静组建了志愿者家长交流群,每天在群里汇报学生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志愿者苏芳瑞的妈妈戴丽在群中留言:学校在突发疫情面前勇于担当,作为学生家长一定支持,这么短的时间内,孩子们像变了个人,元气满满,信心百倍。

“我们支持孩子去参加这样的志愿服务,但是也希望他们能平安回来。”16岁女孩郑婧的家长补充道。

为了保障学生们的安全,厂房的生活区每天都会进行两次消毒,志愿者们进出厂房也要喷洒酒精消毒。生产期间,所有员工和志愿者全程穿无菌服,戴口罩和帽子。

2月24日,学校通知开始上网课。虽然目前企业已经调派熟悉缝纫的其他厂的工人加入进来,但不少返岗的工人还在隔离期,生产线不能停,学生们暂时无法立刻撤回。

从这一天开始,志愿者们20时收工后,回到宿舍还要继续上网课、写作业。他们的“书桌”很特别,桌面是卸下来的门板,桌子腿是方便面箱子,学生们坐在地上,在“书桌”上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

“其实,来工厂时,政府就决定给每位学生发劳务费用,但这些志愿者们坚持说‘我们是志愿服务,是无偿援助。如果非要给,我们就把钱捐给这个企业,让他们买原料继续生产口罩’。”隋文静告诉记者,志愿者们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关注疫情,看到数字在一天天减少,无论前一天多累,就又有了干劲儿。

据悉,学生们生产的口罩已全部送往新疆的各个医院、防控中心和社区隔离点等疫情防治一线。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青春共筑防疫长城 疫情下的担当,00后已经长大

2020-03-05 07:02:14 来源: 0 条评论

“你说什么?我听不清。”无菌车间里的机器噪声完全盖过了同伴的说话声,穿着厚厚的隔离衣的韩依桐一边喊,一边比划着。

噪音有多大呢?“基本靠吼,吼都听不清。”韩依桐每天要经手上万只口罩,原本细滑的小手已经糙得起皮了,还被划出很多看不见的小口子,只有每次喷酒精时,才能找到伤口在哪儿。

作为志愿者,她已在口罩生产车间坚守了一个多月。由于穿脱防护服都很麻烦,为节省时间和物资,志愿者们进入无菌车间后,坚持不喝水,4小时不上厕所。防护服不透气,从车间走出来,一个个都是满身大汗,后背都湿透了。

“一天下来,衣服能拧出水来,我们就当在‘蒸桑拿’。”信息工程专业的刘峰开玩笑说。

“手上的伤口都是小伤,我们忍得住。现在口罩供应紧张,我们要加紧生产,在危难时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负责裁剪口罩滤芯的周开阳告诉记者,因为车间要做到全程无尘,所以,数吨重的原材料只能靠人工推送,无法使用运输车。从货车搬到仓库、从仓库运到车间,来来回回地跑,他的双手不知道被剐蹭、磨破过多少次。

他们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学生,1月27日下午,学校团委老师隋文静在微信群发布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不到1小时来电143次,160名师生主动报名。学校党委选出10名志愿者,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

1月28日下午,首批志愿者走进新疆乐贝尔贸易有限公司无菌车间,参与裁剪材料、生产防护面罩、分装打包等工作。到了车间后,隋文静发现工人少、工作量大,学生们根本忙不过来。当晚,她再次发帖,选拔出第二批志愿者,前往增援。

此次疫情暴发恰逢春节,过年回家的工人无法返岗,这家新疆唯一生产医用口罩的工厂人手紧缺。在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党委号召全校师生志愿支援口罩生产,组建了21人的志愿服务队伍,都是大一、大二的理工科学生,年龄最小的刚满16岁。

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00后团队之前从未接触过口罩生产。“先是跟着师傅学,然后自己干。”应用工程学院大二学生阿孜扎·吐尔逊已经可以非常娴熟地组装口罩。

生产一只合格的口罩,需要把原材料裁剪成切片送到无菌室,再完成打压、塑形等工序。这要求志愿者们小心谨慎,与机器密切配合,有时要四五个小时不间断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如今,在工厂老师傅的带领下,一个个从新手变成了“熟练工”。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带队老师隋文静和同学们商讨后,决定分为三个班组,分别负责材料剪裁和运送、无菌车间口罩材料加工、成品检验修整和包装。

志愿者们每天都工作10小时以上,曾创下1小时打包两万只口罩的骄人业绩。如今,裁剪区也由刚开始的日产3万只口罩增长到8万只。

中午,志愿者们有1小时的吃饭时间,大家都以最快的速度吃完饭,然后立刻返回岗位。

“别着急,慢点吃。”隋文静发现学生们总是狼吞虎咽赶时间,便劝说同学们。

“老师,吃饭时间省一秒,就能多生产一个口罩。一线用到我生产的口罩,就能保护更多的人啊。”一个学生的回答让她瞬间湿了眼眶。

学生们住在厂房三楼的一间闲置的房子里,卫生间已经停用很久了。他们就自己打扫,疏通厕所,现场布置床铺,由于没有热水,隋文静只能和另外一个老师开车带同学们到两公里外的社区洗澡。学生们常被虫子叮咬,却没有谁抱怨过。

进入第三十一天后,隋文静发现学生们不怎么说话了,只是埋着头一直干。她问学生们想不想家,还能不能坚持下去时,他们回答道:“老师,我们跟着你一起来,也要跟你一起走,我们一定能完成任务。”

“每天看到瘫倒在床上的孩子,我真的不忍心叫他们起床。他们太累了,第二十天就开始进入疲惫期了,到今天为止,一天都没有休息。”隋文静从未想过这帮00后的学生如此负责任、有担当,他们坚定的毅力令她折服。

为了让家长放心,隋文静组建了志愿者家长交流群,每天在群里汇报学生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志愿者苏芳瑞的妈妈戴丽在群中留言:学校在突发疫情面前勇于担当,作为学生家长一定支持,这么短的时间内,孩子们像变了个人,元气满满,信心百倍。

“我们支持孩子去参加这样的志愿服务,但是也希望他们能平安回来。”16岁女孩郑婧的家长补充道。

为了保障学生们的安全,厂房的生活区每天都会进行两次消毒,志愿者们进出厂房也要喷洒酒精消毒。生产期间,所有员工和志愿者全程穿无菌服,戴口罩和帽子。

2月24日,学校通知开始上网课。虽然目前企业已经调派熟悉缝纫的其他厂的工人加入进来,但不少返岗的工人还在隔离期,生产线不能停,学生们暂时无法立刻撤回。

从这一天开始,志愿者们20时收工后,回到宿舍还要继续上网课、写作业。他们的“书桌”很特别,桌面是卸下来的门板,桌子腿是方便面箱子,学生们坐在地上,在“书桌”上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

“其实,来工厂时,政府就决定给每位学生发劳务费用,但这些志愿者们坚持说‘我们是志愿服务,是无偿援助。如果非要给,我们就把钱捐给这个企业,让他们买原料继续生产口罩’。”隋文静告诉记者,志愿者们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关注疫情,看到数字在一天天减少,无论前一天多累,就又有了干劲儿。

据悉,学生们生产的口罩已全部送往新疆的各个医院、防控中心和社区隔离点等疫情防治一线。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