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说理】坚定信心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

【战“疫”说理】坚定信心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

来源:经济日报2020-03-18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产生活节奏,给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带来短期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我们既要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因此,做好经济工作,意义格外重大。

诚然,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前两个月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可以看到,国民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其一,我国生产需求体量可观,超大规模经济的优势没有改变。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2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3万亿元。其二,基础工业和防疫物资保障有力,强大的经济发展韧性没有改变,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生产没有中断,一些行业保持较好增长。前两个月,乙烯产量同比增长5.6%,粗钢与生铁产量均增长3.1%,10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2.2%。其三,生活必需品与公用事业品供应充足,供求关系总体平衡没有改变。其四,互联网经济发展良好,新动能较快成长态势没有改变。

与时间赛跑,防控疫情刻不容缓,稳经济促发展同样耽搁不起。疫情越早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就能越早恢复正常运转。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但是,随着境外输入疫情压力增加,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还要密切监测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加强经济运行的调度和调节,更好地保障供给。

首先,需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是很大的挑战与考验。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最根本的,还是要秉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其次,要强化服务意识,把工作做在前面。疫情突袭之下,酒店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均受到不小的冲击,而且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一些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要主动对接企业的迫切需求,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让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要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为防疫重点地区单列信贷规模,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要调整完善企业还款付息安排,加大贷款展期、续贷力度,适当减免小微企业贷款利息,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

最后,各地还要转变发展理念,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尽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比如,目前很多省市就在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疫情发生初期,面对封城、隔离的极限承压,医院日常储备的床位、口罩、防护服等资源频频告急,凸显了城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此外,得益于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全民齐心宅家抗疫成为可能,大大降低了抗疫成本,也孕育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疫情过后,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力度,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是大势所趋。基础设施投资具有稳定经济秩序、快速实现经济复苏的特殊功能,对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投资,也有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增进民生福祉。

前两个月,中国经济运行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上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特别是2月中下旬以来,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加快推进。截至3月17日,除湖北等个别省份外,全国其他省(区、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均已超过90%,其中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西、重庆等已接近100%。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这次疫情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必然是阶段性、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各方要提高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敢担当、敢作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战“疫”说理】坚定信心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

2020-03-18 16:55:25 来源: 0 条评论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产生活节奏,给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带来短期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我们既要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因此,做好经济工作,意义格外重大。

诚然,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前两个月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可以看到,国民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其一,我国生产需求体量可观,超大规模经济的优势没有改变。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2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3万亿元。其二,基础工业和防疫物资保障有力,强大的经济发展韧性没有改变,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生产没有中断,一些行业保持较好增长。前两个月,乙烯产量同比增长5.6%,粗钢与生铁产量均增长3.1%,10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2.2%。其三,生活必需品与公用事业品供应充足,供求关系总体平衡没有改变。其四,互联网经济发展良好,新动能较快成长态势没有改变。

与时间赛跑,防控疫情刻不容缓,稳经济促发展同样耽搁不起。疫情越早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就能越早恢复正常运转。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但是,随着境外输入疫情压力增加,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还要密切监测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加强经济运行的调度和调节,更好地保障供给。

首先,需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是很大的挑战与考验。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最根本的,还是要秉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其次,要强化服务意识,把工作做在前面。疫情突袭之下,酒店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均受到不小的冲击,而且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一些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要主动对接企业的迫切需求,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让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要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为防疫重点地区单列信贷规模,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要调整完善企业还款付息安排,加大贷款展期、续贷力度,适当减免小微企业贷款利息,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

最后,各地还要转变发展理念,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尽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比如,目前很多省市就在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疫情发生初期,面对封城、隔离的极限承压,医院日常储备的床位、口罩、防护服等资源频频告急,凸显了城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此外,得益于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全民齐心宅家抗疫成为可能,大大降低了抗疫成本,也孕育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疫情过后,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力度,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是大势所趋。基础设施投资具有稳定经济秩序、快速实现经济复苏的特殊功能,对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投资,也有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增进民生福祉。

前两个月,中国经济运行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上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特别是2月中下旬以来,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加快推进。截至3月17日,除湖北等个别省份外,全国其他省(区、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均已超过90%,其中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西、重庆等已接近100%。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这次疫情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必然是阶段性、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各方要提高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敢担当、敢作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