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从“要我护路”到“我要护路”到“我会护路”

大足:从“要我护路”到“我要护路”到“我会护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11-1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拿起扫帚扫一扫,公路灰尘不见了。农村公路国家建,需要大家都护爱。爱路护路会养路,洁畅公路增幸福。”近日清晨,71岁的杨旭英大娘一边挥帚清扫自己家门前道路,一边哼唱起自编的小曲,很有乡土味道,引起过往行人纷纷驻足倾听。

杨旭英家住重庆市大足区石马镇石门2组,一条近2公里的水泥公路,从省道106线瓦厂坡公交站旁分支,经过她家门前,从黎家大院直接通往付家湾和朱家湾。

1杨旭英挥帚清扫自己家门前道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杨旭英挥帚清扫自己家门前道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2018年起,每天清晨,当村民还沉浸在梦乡之时,杨旭英便早早吃了早饭,带上扫把、簸箕,步履蹒跚地走到家门口公路上开始义务清扫,不分晴天雨天,不论严寒酷暑。

由于年纪大、身患慢性疾病等原因,杨旭英的动作略显吃力,她佝偻着背用扫把将路上的枯枝落叶扫进簸箕,慢慢弯下身捡起一些村民丢弃的垃圾,还会劝说过往的车辆、行人不要随意乱丢垃圾。在她的努力下,这段从省道106线至她家门前公路路面始终保持着干净整洁。

当被问及义务清扫初衷,杨旭英说:“老话说‘人穷勤洗脸,家穷勤扫地’,就是穷,也要把卫生搞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现在国家政策好,路都修到家家户户门口,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我们也要担起本分行动起来。作为村里的老人去公路上扫扫地,既可以保持村里环境卫生,又可以锻炼身体疏通筋骨,我觉得很开心。”

起初在村里乡邻中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被她的坚持感动了。随着她年复一年的坚守,渐渐地,76对的老伴黎宗全和周边的村民都开始支持她的坚守,并加入义务清扫的队伍。她一个人,带动了一群人。

“只要我还能劳动,我还会继续扫,直到我没能力扫为止。”杨旭英说,能够为家门口公路保洁,为村庄环境建设发挥余热,她觉得很有意义。

的确,都说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杨旭英近五年来义务清扫家门口公路的行为,不仅感动了众乡亲,同时也带动了村风、民风的转变。石马镇“全员参与”只是大足区农村公路养护建设良好推进的一个缩影。

当前,大足区农村公路的管养遵循“区级统筹、镇(街)、村(居)参与、分级管理、属地负责、保障畅通”原则,推行行业、属地镇(街)双重管理职能,推动农村公路日常管养逐步市场化、规范化,其“要我管路”变为“我要管路”“我会管路”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要我养”是来自法律的约束。“十三五”期间,大足区就出台了《大足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明确区交通局养护科指导区公路养护中心、镇街、村管养职责,理顺县道区管、乡道镇管、村道村管的管养机制。27个镇街均设立农村公路管养机构,落实专职、兼职人员2-3人,负责辖区公路的建设、养护、运输、安全、路政等管理工作。同时,该区交通局还对全区各镇街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进行定期、不定期巡查、督查,将考核得分与划拨养护资金和镇街年度交通项目计划挂钩。

2大足区经过养护后干净整洁的农村公路一瞥。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大足区经过养护后干净整洁的农村公路一瞥。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我要护”是村民的自觉行动,在大足区棠香街道和平村,一条百余米长的村道连着九户人家,铺就的彩画沥青路一边是西南特色民居,一边是山城田园风光,舞动在青山绿水间的美丽公路,成为当地村民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路、致富路。

“这条路原来是机耕道,三年前铺上沥青并彩画,区交通部门与街道还为我们各家各户修建了路沿(台),实现了路宅分离。”50岁的高建说,这几年村路修好后,出行很方便,现在连家门口的梯坎都铺上了沥青,村民们除了养护,还交换花种种上花儿美化自家门前的村路。

村民对新修的路格外珍惜,自觉加入“护路人”的行列,每天早上打扫完院子,顺便扫干净村路。

大足区棠香街道办事处规划管理建设环保办相关负责人说,以前的路只注重“建”,没注重“管”,现在转变了方式,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棠香街道在全区率先实施公路“路长制”,按照“县道区管、乡道镇(街)管、村道村管”的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同时每村聘请困难帮扶户1-2人作为护路员,从事公路管护、保洁工作,每人每年5000元工资。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确保了农村道路干净整洁,还解决了大批困难帮扶户的就业问题,强化了老百姓的公路保护意识,人人护路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我会护”是知识学习环节,总结出“一三三”工作路径,即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下的“1+3+X”镇村治理机制,解决好三个方面的认知问题:“要我护”的法律约束,“我要护”的自觉行动,“我会护”的实效达标。同时在操作层面上,把握好“前端源头户主,中端定点分段,后端规范养护”三个环节。以明确的工作路径,聚焦解决“四好农村路”工作中管好、护好的短板问题,打出一套“组合拳”,探索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引领好街道、村组、路段长全方位做好公路养护工作。

“日常养护内容包含路面清扫、边沟清理、杂草清除和隐患排查整治等。此外,我们还实行片长制和班组长制,每天不间断巡查,发现小型问题自行处理,大型问题立刻上报,保证路面随时干净整洁畅通。”区交通局养护科科长康中彪告诉笔者。

在镇(街)级管养公路层面,大足则采取采用多元化养护模式,根据各镇(街)实际情况,通过统筹整合护林员、水管员等公益性岗位人员方式、镇街环卫养护队伍、家庭承包式养护等方式进行公路养护。

同时,全区27个镇(街)均挂牌成立镇(街)交通管理站对镇、村、组路进行统筹管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为全区农村公路规范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每月我们都会定期组织护林员、水管员、交通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人员,号召党员干部以及周边受益群众,对路面边沟进行清理打扫。目前全区群众爱路护路积极性很高,养护情况良好。”康中彪说。

同时,将建立全区农村公路智能化养护综合管理体系,利用交通96096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按照区县试点示范引领联网成片的建设思路,逐步构建涵盖区、镇、村、组四级,“上下联通、因地制宜、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全区农村公路智能化养护综合管理体系。在“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镀亮2019年斩获的“全国四好农村路”“国字号”名片。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大足:从“要我护路”到“我要护路”到“我会护路”

2022-11-18 13:05:53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拿起扫帚扫一扫,公路灰尘不见了。农村公路国家建,需要大家都护爱。爱路护路会养路,洁畅公路增幸福。”近日清晨,71岁的杨旭英大娘一边挥帚清扫自己家门前道路,一边哼唱起自编的小曲,很有乡土味道,引起过往行人纷纷驻足倾听。

杨旭英家住重庆市大足区石马镇石门2组,一条近2公里的水泥公路,从省道106线瓦厂坡公交站旁分支,经过她家门前,从黎家大院直接通往付家湾和朱家湾。

1杨旭英挥帚清扫自己家门前道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杨旭英挥帚清扫自己家门前道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2018年起,每天清晨,当村民还沉浸在梦乡之时,杨旭英便早早吃了早饭,带上扫把、簸箕,步履蹒跚地走到家门口公路上开始义务清扫,不分晴天雨天,不论严寒酷暑。

由于年纪大、身患慢性疾病等原因,杨旭英的动作略显吃力,她佝偻着背用扫把将路上的枯枝落叶扫进簸箕,慢慢弯下身捡起一些村民丢弃的垃圾,还会劝说过往的车辆、行人不要随意乱丢垃圾。在她的努力下,这段从省道106线至她家门前公路路面始终保持着干净整洁。

当被问及义务清扫初衷,杨旭英说:“老话说‘人穷勤洗脸,家穷勤扫地’,就是穷,也要把卫生搞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现在国家政策好,路都修到家家户户门口,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我们也要担起本分行动起来。作为村里的老人去公路上扫扫地,既可以保持村里环境卫生,又可以锻炼身体疏通筋骨,我觉得很开心。”

起初在村里乡邻中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被她的坚持感动了。随着她年复一年的坚守,渐渐地,76对的老伴黎宗全和周边的村民都开始支持她的坚守,并加入义务清扫的队伍。她一个人,带动了一群人。

“只要我还能劳动,我还会继续扫,直到我没能力扫为止。”杨旭英说,能够为家门口公路保洁,为村庄环境建设发挥余热,她觉得很有意义。

的确,都说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杨旭英近五年来义务清扫家门口公路的行为,不仅感动了众乡亲,同时也带动了村风、民风的转变。石马镇“全员参与”只是大足区农村公路养护建设良好推进的一个缩影。

当前,大足区农村公路的管养遵循“区级统筹、镇(街)、村(居)参与、分级管理、属地负责、保障畅通”原则,推行行业、属地镇(街)双重管理职能,推动农村公路日常管养逐步市场化、规范化,其“要我管路”变为“我要管路”“我会管路”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要我养”是来自法律的约束。“十三五”期间,大足区就出台了《大足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明确区交通局养护科指导区公路养护中心、镇街、村管养职责,理顺县道区管、乡道镇管、村道村管的管养机制。27个镇街均设立农村公路管养机构,落实专职、兼职人员2-3人,负责辖区公路的建设、养护、运输、安全、路政等管理工作。同时,该区交通局还对全区各镇街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进行定期、不定期巡查、督查,将考核得分与划拨养护资金和镇街年度交通项目计划挂钩。

2大足区经过养护后干净整洁的农村公路一瞥。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大足区经过养护后干净整洁的农村公路一瞥。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我要护”是村民的自觉行动,在大足区棠香街道和平村,一条百余米长的村道连着九户人家,铺就的彩画沥青路一边是西南特色民居,一边是山城田园风光,舞动在青山绿水间的美丽公路,成为当地村民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路、致富路。

“这条路原来是机耕道,三年前铺上沥青并彩画,区交通部门与街道还为我们各家各户修建了路沿(台),实现了路宅分离。”50岁的高建说,这几年村路修好后,出行很方便,现在连家门口的梯坎都铺上了沥青,村民们除了养护,还交换花种种上花儿美化自家门前的村路。

村民对新修的路格外珍惜,自觉加入“护路人”的行列,每天早上打扫完院子,顺便扫干净村路。

大足区棠香街道办事处规划管理建设环保办相关负责人说,以前的路只注重“建”,没注重“管”,现在转变了方式,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棠香街道在全区率先实施公路“路长制”,按照“县道区管、乡道镇(街)管、村道村管”的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同时每村聘请困难帮扶户1-2人作为护路员,从事公路管护、保洁工作,每人每年5000元工资。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确保了农村道路干净整洁,还解决了大批困难帮扶户的就业问题,强化了老百姓的公路保护意识,人人护路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我会护”是知识学习环节,总结出“一三三”工作路径,即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下的“1+3+X”镇村治理机制,解决好三个方面的认知问题:“要我护”的法律约束,“我要护”的自觉行动,“我会护”的实效达标。同时在操作层面上,把握好“前端源头户主,中端定点分段,后端规范养护”三个环节。以明确的工作路径,聚焦解决“四好农村路”工作中管好、护好的短板问题,打出一套“组合拳”,探索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引领好街道、村组、路段长全方位做好公路养护工作。

“日常养护内容包含路面清扫、边沟清理、杂草清除和隐患排查整治等。此外,我们还实行片长制和班组长制,每天不间断巡查,发现小型问题自行处理,大型问题立刻上报,保证路面随时干净整洁畅通。”区交通局养护科科长康中彪告诉笔者。

在镇(街)级管养公路层面,大足则采取采用多元化养护模式,根据各镇(街)实际情况,通过统筹整合护林员、水管员等公益性岗位人员方式、镇街环卫养护队伍、家庭承包式养护等方式进行公路养护。

同时,全区27个镇(街)均挂牌成立镇(街)交通管理站对镇、村、组路进行统筹管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为全区农村公路规范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每月我们都会定期组织护林员、水管员、交通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人员,号召党员干部以及周边受益群众,对路面边沟进行清理打扫。目前全区群众爱路护路积极性很高,养护情况良好。”康中彪说。

同时,将建立全区农村公路智能化养护综合管理体系,利用交通96096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按照区县试点示范引领联网成片的建设思路,逐步构建涵盖区、镇、村、组四级,“上下联通、因地制宜、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全区农村公路智能化养护综合管理体系。在“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镀亮2019年斩获的“全国四好农村路”“国字号”名片。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