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三角镇:“瀛山之声”院坝会,搭建乡村治理大舞台
一条横幅、几张板凳……干部群众围坐一圈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院坝会”。可就是这简单的“院坝会”却发挥出了大作用,不仅是民意自下而上传达的“枢纽站”,更是问题自上而下解决的“助推器”,让群众问可答、难可解、理可辩、情可抒,共同绘就了社会基层治理的“同心圆”。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社区,三角一片好景象,环境优美人精神,真兴旺……”10月26日,天气乍冷,但綦江区三角镇中坝村的一处院坝会现场却是暖融融的。自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该镇包括中坝村在内的21个村居依托“瀛山之声”院坝会,创新性地利用三句半、贯口等多种形式,用独具匠心的表演,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与三角近年来的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打通理论进村入社“最后一公里”,搭建乡村治理大舞台。
问需于民,“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大家注意起苗前需要浇水湿润秧苗底,这样青菜的根系才不会损伤,移栽成活率才能提高……”在镇红岩村的青菜种植基地里,来自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研究所的农技专家冷容正在给村民们讲解青菜的养护移栽小妙招,村民们听得聚精会神,边听边记,还时不时举手提问,一个多小时的“田间课堂”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村民们聚拢在专家周围,不愿离去。
“这个院坝会太好了,请来的专家讲的青菜养护知识不仅听得有趣,而且确实是有用!希望这样的院坝会以后多开一些!”村民们只要提起“瀛山之声”院坝会,都纷纷道好,可是在“瀛山之声”院坝会搭建之初,干部们照着文件读,群众听得“打脑壳”,一场院坝会开下来,双方都是叫苦不迭。
为扭转这一现状,该镇制定印发了《綦江区三角镇“瀛山先锋”五大行动实施方案》,使“瀛山之声”院坝会行动有章法、可执行,将“我讲什么,你听什么”的模式转变成“群众点单、干部接单”的模式,然后将收集的村民“点单需求”进行汇总筛选,结合宣讲团成员们的调研考察,及时调整当月宣讲重点。
据悉,该镇在辖区内21个村(社区)共设立院坝阵地175个,还会结合村情实际、农时农事特点和村民“节令需求”定时、定人、定主题。除干部登台讲、人人上台讲之外,还聚焦群众需求邀请了高校、研究院、企业专家学者,搭建了外部“名师堂”,除宣讲理论政策,还增设了法律讲堂、田间课堂、文化学堂等,切实提高了宣讲会的“卖座率”,也赢得了群众的“满堂彩”。同时,将院坝会与惠民文化和电影下乡等活动融会贯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群众真正“看得懂”“能明白”“信得过”各项政策和工作。
问计于民,“小网格”激活“大动能”
“为什么我在自家的宅基地建一个养鸡场也不得行啊?”
“因为宅基地主要功能是用于居住建房,规模化的养殖场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性质,这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而且养殖场排污会产生环境污染,站在隔壁邻居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你也不安逸撒。”
来自綦江区三角镇石盘村的朱廷明是该镇“夕阳红”调节小分队的成员之一,类似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回答10个以上。自今年起,该镇将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吸纳进网格员队伍,充分发挥老同志长期工作生活在农村基层一线,农村阅历和基层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开展各项矛盾纠纷调解行动。
另外,还针对基层群众守法意识强但对法律条文不了解容易闹误会的特点,瞄准乡村治理新变化,给“夕阳红网格员”增设了“法律明白人”培训课程,所以日常生活中,网格员们不仅能够处理化解各类家庭矛盾纠纷、邻里关系纠纷,还能化身“说法人”坐地诊案。
“夕阳红”网格员平均年龄69岁,最大的刘照友今年已经82岁了,可是仍然精神矍铄,利用茶余饭后时间化解身边的矛盾纠纷。坚持“摸排工作常态化、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工作模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对于每一起矛盾纠纷,他们都会认真分析矛盾根源、累积过程、引发原因等现实问题,摸清问题的主脉,对症施策,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把道理放到明面上,用“法、理、情”解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在“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谈中就将矛盾化解,并且每月还会汇总典型案例在“瀛山之声”院坝会上“以案说法”,镇村干部与“夕阳红”网格员在院坝会上配合共同化解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已有6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逐步实现“下访、接访”工作“清零”。
立信于民,“小窗口”解决“大难题”
“今年还没过完,各种人情往来我就花了两万多,不送礼面子过不去,送礼钱包遭不住!”
“我们家只有我一个人,我腿脚还不好,到时候天气干旱了没得水囊个办?”
几场成功的“瀛山之声”院坝会开完后,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也打开了“话匣子”,很多事不用再跑大老远到村居办公室或是镇政府,直接就在院坝会上“倒苦水”、提难题。“瀛山之声”院坝会也成为了了解社情民意的“小窗口”,21支由镇班子成员任宣讲组长的“瀛山之声”宣讲小组,每月到各挂片村社开展“瀛山之声”院坝会时,会切实询问群众“急难愁盼”,能够当场回应的绝不留到会后,能够当天解决的绝不拖到明天,会上遗留问题形成问题整改台账,下发到各责任办公室、落实到人,限时解决,画好问题提出——回应——解决——再回头的闭环。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开展“瀛山之声”院坝会268余场,解答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50余个。
对于其中较为棘手的农村人饮水、人居环境、大操大办宴席等问题更是成立了专班,专项逐一进行解决。为让三角辖区内居民喝上安心水,截止2022年11月已建设改造大小饮水工程24个,保证了镇内21个村居5万余人的日常生活饮水,还制定了《綦江区三角镇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的实施意见》方案,给每个村都配备了管水员,每个月都会对水源地、蓄水池、输水管网等设施设备进行巡查,确保群众饮水无忧。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契机,瞄准乱停乱放、乱摆乱占等“痛点”,在场镇范围内开展了“五乱整治”,在19个村开展了大范围人居环境整治,周打扫、月检查、季评优,擦亮了三角“颜值”,群众房前屋后干净了,人也精神了,开院坝会时笑声更响亮了。
依托“瀛山之声”院坝会,镇村干部、社长、组长等500余人坚持当好群众“贴心人”“服务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推诿、马上办,坚持“跑细脚杆子、磨破嘴皮子”的态度解决每一个问题,还发动群众一起协商解决问题。在推进移风易俗开展“治理大操大办滥办宴席”工作中,通过院坝会与群众商议将抵制大操滥办宴席纳入村规民约,焕发文明乡风新气象。在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帮助群众树立有偿用水理念中,通过院坝会引导群众自主协商定水价,群众水费收缴率从不足60%上升到90%,逐渐形成“以水养水”良性循环。
“瀛山之声”院坝会将沟通群众、解决问题的大舞台搭到了家门口,既开出了家庭联欢会的温馨,又实打实的解决了问题。下一步,綦江区三角镇将继续通过“院坝会+”形式,以党建为引领,积分制为抓手,解决群众“烦心事”,念好产业“致富经”,上下联动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通讯员 张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