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接运工|许俊:24小时待命 护送生命最后一程
开栏语
这是一群守护“人生后花园”的生命接引人,作为离“死亡”最近的人,殡葬在大众心中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职业。一方面,人们渴望从他们口中打探到一些与“死亡”有关的猎奇经历,另一方面,不少人又出于恐惧,对他们避而不见。
真实的殡葬从业者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围绕遗体接运、殡殓整理、殡仪服务、遗体火化、公墓安葬与管理等不同岗位的殡葬从业者,推出殡葬人的故事专栏,讲述人生旅途最后一程的送行者,述说他们守护生命终点的故事。
收殓遗体是殡葬服务的前期步骤。做遗体接运工作的工作人员最先接触遗体,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他们全天候待命,随叫随到。这就是许俊现在的工作,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的一名遗体接运工。
“表面上看是个出车的任务,但不是这么简单。到了现场,不管难度多大,不管尸体腐烂或者碎裂成什么样子,我们都会想尽办法把遗体完整带回来,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是对逝者的尊重。”许俊说。
许俊正在填写遗体接运单据
将他们完整的带回来
2016年,从部队退伍后的许俊来到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身强体壮的他被安排在殓运科接运组。
工作不久,作为实习生的许俊就接到通知需要前往车祸现场接运遗体。
许俊坐在接运车里,同行的汤师傅对他说,“等会儿见到的场面,你要淡定一点啊。”
一路上许俊不断给自己做心理建设,真正面对支离破碎的遗体时,许俊却淡定下来。也许是军人接受过专业训练,胆量各方面都更大一些;也许是怀着对逝者的一份尊敬,想让他体面走完最后一程。在师傅指导下,许俊小心翼翼将遗体装殓好,将其送至殡仪馆。
许俊接运遗体时配备的手套及防护服
“从事这份工作以来,正常死亡的遗体和非正常的遗体见过不少,倒没有特别害怕的时候。”7年来,许俊抬过超过300斤的逝者,也抱过4月大病逝的婴儿,更处理过腐烂发臭让人避而远之的遗体……面对逝者,许俊的使命是沉默又庄重地将他们运送上车,带往归处。
“哪里来的那么多害怕,忙起来的时候一天最多接运10具遗体。”许俊说,当工作成为一种习惯,自然不感到吓人。
提供温情服务善待逝者
刚到殡仪馆时,许俊就发现跟以往看到的追悼会很不一样。他小时候,乡下的白事吹吹打打,放满花圈,还会一直放鞭炮,亲人们以泪洗面,3天下来,嗓子能哭哑。
在这里,丧葬氛围相对来说安静太多,绿树成荫,灯火通明,丧葬仪式简约不失隆重。而许俊所在的接运遗体岗位,并不是简单拉走就完事儿。
自2014年来,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启动并开始实行标准化建设,对殡葬服务人员的资质仪容、问候告别,以及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在《遗体接运礼仪服务规范》中,同车的工作人员需要统一制服,无污染无破损;每次接运遗体,面对遗体要三鞠躬;电话铃声响起,需立即接听……
许俊所在的接运组,每个月都要进行车队礼仪学习培训及测试。殓运科接运组有20人,开车、化妆、殓运、遗体消毒,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正是这一项项标准化培训实施,让许俊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
“做这一行虽然看惯了生离死别,但是遇到那种父母失去孩子的画面,还是会感到很揪心。面对情绪失控的丧属,更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该如何去和他们交流,都需要我们去把控好。”许俊表示,遗体接运不只需要体力,还需要足够的智慧,要注重处事的方法,注重细节,这样才能避免出错。
他们也是“种星星的人”
提及殡葬行业,向来被大众所忌讳。当许俊回到巫溪老家,别人问许俊在哪儿上班,许俊总说“在重庆打工”,追问具体的工作时,“给别人开车”。
在电影《人生大事》中,温情的故事让殡葬从业者被赋予特殊称号“种星星的人”。这些“种星星的人”干的是最苦,最不容易的活。可是再苦再脏的活,不是要有人干吗?
即便是带有“神秘色彩”,许俊还是认为,每个行业的存在,都有它神圣的意义。自己从事的殡葬行业,还需要被更多大众所认知、所认可。“只要是工作便需要有人去做,没有选择,也没有逃避。”
对许俊来说,做好这一份工作,除了掌握好工作技能,更需要发自内心地理解这份工作的价值。
遗体接运工是第一时间接触到逝者和逝者家属的人,从项目收费标准到丧事办理流程他们都必须向家属解释清楚,遇上情绪激动的逝者家属,开导数小时也是常事。在不断地接触逝者家属时,许俊和同事收到的更多是家属们挂在嘴边的“谢谢”。
随着电影的热映,逐渐冲淡殡葬行业在人们印象中的距离感。
“现在我们所在的行业逐渐被大众熟知,这些年我自己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从事殡葬行业。年轻人多了,意味着大家对殡葬的理解也多了。”许俊对生死也有了感悟,“人的一生,除了生死,别无大事,珍惜眼前人就是当下最好的生活。”(文/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