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殓师 | 黄其林:送逝者最后一段旅程 以他们最美好的模样
有人说,医生是生的守门员,而殡葬行业从业者,则被称为死的摆渡人。在前往重庆石桥铺殡仪馆殡殓组遗体交接处的沿途中,秋阳之下,一树树红艳艳的三角梅在屋檐上开得热烈奔放、迎风摇曳,显得格外有生命力。

殡殓师 | 黄其林:送逝者最后一段旅程 以他们最美好的模样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12-11

【开栏语】

这是一群守护“人生后花园”的生命接引人,作为离“死亡”最近的人,殡葬在大众心中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职业。一方面,人们渴望从他们口中打探到一些与“死亡”有关的猎奇经历,另一方面,不少人又出于恐惧,对他们避而不见。

真实的殡葬从业者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围绕遗体接运、殡殓整理、殡仪服务、遗体火化、公墓安葬与管理等不同岗位的殡葬从业者,推出殡葬人的故事专栏,讲述人生旅途最后一程的送行者,述说他们守护生命终点的故事。

 

有人说,医生是生的守门员,而殡葬行业从业者,则被称为死的摆渡人。

在前往重庆石桥铺殡仪馆殡殓组遗体交接处的沿途中,秋阳之下,一树树红艳艳的三角梅在屋檐上开得热烈奔放、迎风摇曳,显得格外有生命力。

在这个以死亡为主题的地方,此时反而像一个美丽明亮的花园。向死而生,或许是路边令人惊艳的三角梅,或许也是殡殓师黄其林对自身工作的感悟。

绝不服输 这是一个坚定的选择

2005年,黄其林考入重庆石桥铺殡仪馆殓运科殡殓组,从一名退伍军人到殡殓师,身份在转变,面临的挑战也不同。

黄其林在接待大厅工作。刘忆 摄

初入殡葬行业一个月,黄其林就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不一般”。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看见淹死的尸体,浮肿、又脏、又臭,面目全非……”在尸检现场,作为实习生的黄其林尽管只在一旁观看,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黄其林称,当时差点因感到不适而呕吐,甚至当天一口饭都没吃下去。

如何克服对腐败遗体的恐惧?是否继续选择这份工作?好几个夜晚,黄其林都一直在不断“拷问”自己,并和自己的恐惧心理反复斗争。

“有困难就上!也许是参军的经历,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好好干下去,并通过多次向前辈讨教经验,这才克服了心底的恐惧和不适心理。”黄其林回忆说。

遗体接运、冷藏、消毒;根据家属要求为正常遗体换衣服、沐浴、化妆、合嘴、闭眼;对溺亡、高坠、车祸等非正常遗体进行修复、整容;协助法医对溺亡的尸体开展尸检……这些对于大众来说可能有些陌生甚至“恐怖”的事情,都是每个殡殓师的必修课。

如今,黄其林不仅可以坦然自若地熟练开展各项殡殓工作,还时常与新来的实习生沟通交流,教他们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传授自己的经验。

全力“修复” 这是一份神圣的职业

帮逝者化妆、修复残缺的遗体,黄其林既是殡殓师,也可以被称作“遗体美容师”,他面对着最没有温度的遗体,却做着最有温度的工作。

黄其林整理遗体化妆工具。刘忆 摄

时隔几年,黄其林仍然清晰记得那一对年迈的夫妻踏入遗体交接处时的模样。“老两口从北方坐动车赶来,提着大大的行李箱,风尘仆仆,慌乱无措,孩子的母亲跪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

这次,黄其林要修复的是一具高坠遗体。

“逝者父母大老远坐动车赶过来,在重庆举目无亲,仅有逝者一个女儿,甚至将女儿最喜欢的衣服带了过来,就想让我们把女儿处理得好一点。”听完其父母的讲述,黄其林被深深触动了,并和值班同事商量,出于人文关怀,力求在有限的费用上做到最好。

逐一缝合遗体、填补空隙、化妆、穿上衣服,历时四个多小时,黄其林和同事终于完成了。当看见女儿修复完成后的遗体,父母止不住流下眼泪:谢谢,谢谢你……

“把女孩在她妈妈心中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肯定。”在提及职业荣誉感时,黄其林大大的双眼里,闪烁出了别样的光芒。

黄其林常常认为,这的确是一份“神圣”的职业,关系个人、家庭以及民政事业。

感悟生命 这是一段未完的修行

“修复”,既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亲友的抚慰。从事殡殓师工作7年来,从第一次拿起持针器时手发抖,到参加相关技能培训与比赛,黄其林一直以一个“新人”的心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在他看来,“观察+实践练习”是必要搭档。“才开始学的时候,我常常近距离观察前辈们的缝合手法、持针动作,还在网络上查找并反复观看医院手术缝合视频。”

黄其林和同事交流缝合技巧。刘忆 摄

同时,为了给逝者修饰遗容,黄其林时常琢磨缝针的方法,怎样才能让缝针的痕迹在逝者身上不那么明显,甚至是没有。为此,他买了不少模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近几年,重庆石桥铺殡仪馆正着力开展殡葬服务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资料信息电子化,殡殓程序标准化。在黄其林的桌上,便摆放着《馆内遗体转运服务规范》《遗体整形技术规范》《遗体保存服务规范》《遗体防腐技术规范》等文件,时刻提醒自己严防差错。

而零出错的背后,藏着的是黄其林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无论是站在遗体冷藏柜旁,痴痴望向儿子遗体的父亲背影,还是因父母突发事件意外去世,情绪失控瘫坐在地的女儿,还是因白发人送黑发人而老泪纵横的老人……

“生命转瞬即逝,殡仪馆里看到的生离死别越多,越懂得了生命的重量。”黄其林说,作为送逝者走最后一段旅程的人,他和同事都希望逝者以自己最美好的模样,和这个世界体面告别。(文/刘忆)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殡殓师 | 黄其林:送逝者最后一段旅程 以他们最美好的模样

2022-12-11 08:41:12 来源:

【开栏语】

这是一群守护“人生后花园”的生命接引人,作为离“死亡”最近的人,殡葬在大众心中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职业。一方面,人们渴望从他们口中打探到一些与“死亡”有关的猎奇经历,另一方面,不少人又出于恐惧,对他们避而不见。

真实的殡葬从业者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围绕遗体接运、殡殓整理、殡仪服务、遗体火化、公墓安葬与管理等不同岗位的殡葬从业者,推出殡葬人的故事专栏,讲述人生旅途最后一程的送行者,述说他们守护生命终点的故事。

 

有人说,医生是生的守门员,而殡葬行业从业者,则被称为死的摆渡人。

在前往重庆石桥铺殡仪馆殡殓组遗体交接处的沿途中,秋阳之下,一树树红艳艳的三角梅在屋檐上开得热烈奔放、迎风摇曳,显得格外有生命力。

在这个以死亡为主题的地方,此时反而像一个美丽明亮的花园。向死而生,或许是路边令人惊艳的三角梅,或许也是殡殓师黄其林对自身工作的感悟。

绝不服输 这是一个坚定的选择

2005年,黄其林考入重庆石桥铺殡仪馆殓运科殡殓组,从一名退伍军人到殡殓师,身份在转变,面临的挑战也不同。

黄其林在接待大厅工作。刘忆 摄

初入殡葬行业一个月,黄其林就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不一般”。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看见淹死的尸体,浮肿、又脏、又臭,面目全非……”在尸检现场,作为实习生的黄其林尽管只在一旁观看,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黄其林称,当时差点因感到不适而呕吐,甚至当天一口饭都没吃下去。

如何克服对腐败遗体的恐惧?是否继续选择这份工作?好几个夜晚,黄其林都一直在不断“拷问”自己,并和自己的恐惧心理反复斗争。

“有困难就上!也许是参军的经历,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好好干下去,并通过多次向前辈讨教经验,这才克服了心底的恐惧和不适心理。”黄其林回忆说。

遗体接运、冷藏、消毒;根据家属要求为正常遗体换衣服、沐浴、化妆、合嘴、闭眼;对溺亡、高坠、车祸等非正常遗体进行修复、整容;协助法医对溺亡的尸体开展尸检……这些对于大众来说可能有些陌生甚至“恐怖”的事情,都是每个殡殓师的必修课。

如今,黄其林不仅可以坦然自若地熟练开展各项殡殓工作,还时常与新来的实习生沟通交流,教他们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传授自己的经验。

全力“修复” 这是一份神圣的职业

帮逝者化妆、修复残缺的遗体,黄其林既是殡殓师,也可以被称作“遗体美容师”,他面对着最没有温度的遗体,却做着最有温度的工作。

黄其林整理遗体化妆工具。刘忆 摄

时隔几年,黄其林仍然清晰记得那一对年迈的夫妻踏入遗体交接处时的模样。“老两口从北方坐动车赶来,提着大大的行李箱,风尘仆仆,慌乱无措,孩子的母亲跪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

这次,黄其林要修复的是一具高坠遗体。

“逝者父母大老远坐动车赶过来,在重庆举目无亲,仅有逝者一个女儿,甚至将女儿最喜欢的衣服带了过来,就想让我们把女儿处理得好一点。”听完其父母的讲述,黄其林被深深触动了,并和值班同事商量,出于人文关怀,力求在有限的费用上做到最好。

逐一缝合遗体、填补空隙、化妆、穿上衣服,历时四个多小时,黄其林和同事终于完成了。当看见女儿修复完成后的遗体,父母止不住流下眼泪:谢谢,谢谢你……

“把女孩在她妈妈心中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肯定。”在提及职业荣誉感时,黄其林大大的双眼里,闪烁出了别样的光芒。

黄其林常常认为,这的确是一份“神圣”的职业,关系个人、家庭以及民政事业。

感悟生命 这是一段未完的修行

“修复”,既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亲友的抚慰。从事殡殓师工作7年来,从第一次拿起持针器时手发抖,到参加相关技能培训与比赛,黄其林一直以一个“新人”的心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在他看来,“观察+实践练习”是必要搭档。“才开始学的时候,我常常近距离观察前辈们的缝合手法、持针动作,还在网络上查找并反复观看医院手术缝合视频。”

黄其林和同事交流缝合技巧。刘忆 摄

同时,为了给逝者修饰遗容,黄其林时常琢磨缝针的方法,怎样才能让缝针的痕迹在逝者身上不那么明显,甚至是没有。为此,他买了不少模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近几年,重庆石桥铺殡仪馆正着力开展殡葬服务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资料信息电子化,殡殓程序标准化。在黄其林的桌上,便摆放着《馆内遗体转运服务规范》《遗体整形技术规范》《遗体保存服务规范》《遗体防腐技术规范》等文件,时刻提醒自己严防差错。

而零出错的背后,藏着的是黄其林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无论是站在遗体冷藏柜旁,痴痴望向儿子遗体的父亲背影,还是因父母突发事件意外去世,情绪失控瘫坐在地的女儿,还是因白发人送黑发人而老泪纵横的老人……

“生命转瞬即逝,殡仪馆里看到的生离死别越多,越懂得了生命的重量。”黄其林说,作为送逝者走最后一段旅程的人,他和同事都希望逝者以自己最美好的模样,和这个世界体面告别。(文/刘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