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七十载 大足石刻研究院奋力铸就新辉煌
1月4日上午,大足石刻研究院举办了“薪火相传七十载 奋力铸就新辉煌”建院70周年座谈会,回顾70年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展望大足石刻未来发展愿景。

薪火相传七十载 大足石刻研究院奋力铸就新辉煌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1-04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陈发源)1月4日上午,大足石刻研究院举办了“薪火相传七十载 奋力铸就新辉煌”建院70周年座谈会,回顾70年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展望大足石刻未来发展愿景。市文化旅游委、市社科联、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出版集团和大足区委、区政府、区政协及大足区相关部门领导,以及部分退休老同志、专家等嘉宾出席了座谈会。

微信图片_20230104160556

会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克忠、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主任委员郭旃等文博界知名专家专门发来了祝贺视频和贺信。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在座谈会上汇报了大足石刻研究院70年来的工作情况,中共大足区委书记陈一清、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幸军致辞,对大足石刻研究院七十年的发展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大足石刻研究院的发展前景给予了殷切期望。

微信图片_20230104160609

70年兼程,让大足石刻文化价值不断彰显

大足县文管所首任负责人陈习删于1955年首著《大足石刻志略》、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李巳生于1962年首编《大足石刻》大型图录……70年间,该院先后出版著作、图录100余部(本),发表论文上千篇,让大足石刻文化价值不断彰显。

1982年召开首届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年会、2005年召开首次大足石刻国际学术交流会,其后大足石刻的学术交流氛围日渐浓厚,有力地推动了大足石刻的学术研究,扩大了大足石刻在海内外的影响,使蕴含在大足石刻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价值理念得到了不断彰显。

微信图片_20230104162443
《大足石刻全集》。重庆出版集团 供图

2019年,历时14年编撰出版的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1卷19册《大足石刻全集》考古报告,填补了我国大型石窟寺编写和出版系列考古报告的空白,成为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石窟寺考古的代表性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以大足石刻为中心,涵盖巴蜀石窟研究的“大足学”的构建,将大足石刻研究上升到了体系和学科的高度,形成了“北有敦煌学,南有大足学”的双星格局。

微信图片_20230104161256

70年发展,实现大足石刻传承利用新跨越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是大足石刻70年最值得总结的经验。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大足县文管所就敏锐地意识到,湮没千载、沉寂千年的大足石刻要为世人所知,就必须打开大门,对外开放。

微信截图_20230104161836

为此,历经千辛万苦,在1979年拍摄公映了大足石刻第一部纪录片电影《大足石刻》,1980年经四川省委批准开辟为旅游区,1982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大足县为乙类开放地区,由此开启了大足石刻传承利用的新气象。

在其后几十年间,不断建景区、增设施、添展馆、办展览、扩宣传、搞活动、提质效,使大足石刻从荆棘丛生的文物区变成了妙相庄严的大景区,从单一的看石刻变成了通过完善的展示体系感悟石刻文化精神,实现了大足石刻传承利用的新跨越。

大足宝顶石刻景区卧佛像 。杨孟 摄
大足宝顶石刻景区卧佛像 。杨孟 摄

70年的发展,使大足石刻获得了涅槃重生。1999年,大足石刻成为继敦煌莫高窟之后第二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类文化遗产;2007年,又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曾经默默无闻的大足石刻,已经以其独有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70周年成果展,再现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当天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一同观看了在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举办的《足音铿锵——大足石刻研究院建院70周年成果展》,该展回顾了从1952年成立最早的大足石刻文物保护机构至今,70年来在大足石刻文物管理、文物保护、文物研究及文物利用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辉煌成果。

微信图片_20230104160746

此次展览共分为“守护•薪火相传”“保护•千秋功德”“阐释•挖掘价值”“弘扬•文化共享”四个主题单元。展览通过一件件实物档案、一张张历史照片、一幕幕影像画面,再现了大足石刻研究院70年来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微信图片_20230104160802

从一人一灯,到三人小组,再到百人团队;从抢救性保护到抢救性保护和科学保护共存,再到科学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举;从论著出版,到考古资料的全面披露,再到“大足学”的创建;从影视渠道的宣传,到世界性展览的举办,再到数字化展示的运用。七十年来,几代人情志相继、砥砺前行,古壁妙像得焕新颜,各项工作成绩斐然。

微信图片_2023010416081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国首批AAAAA景区,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大足石刻全集》出版,“四百工程”启动……一个个关键词勾画出在新时代文物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导理念下,文物事业走向发展新高地的盛景。

微信图片_20230104160827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28日,期间免费对外开放,市民和游客可前往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进行现场观看。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大足石刻研究院提供)

分享
新浪微博

薪火相传七十载 大足石刻研究院奋力铸就新辉煌

2023-01-04 18:02:09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陈发源)1月4日上午,大足石刻研究院举办了“薪火相传七十载 奋力铸就新辉煌”建院70周年座谈会,回顾70年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展望大足石刻未来发展愿景。市文化旅游委、市社科联、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出版集团和大足区委、区政府、区政协及大足区相关部门领导,以及部分退休老同志、专家等嘉宾出席了座谈会。

微信图片_20230104160556

会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克忠、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主任委员郭旃等文博界知名专家专门发来了祝贺视频和贺信。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在座谈会上汇报了大足石刻研究院70年来的工作情况,中共大足区委书记陈一清、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幸军致辞,对大足石刻研究院七十年的发展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大足石刻研究院的发展前景给予了殷切期望。

微信图片_20230104160609

70年兼程,让大足石刻文化价值不断彰显

大足县文管所首任负责人陈习删于1955年首著《大足石刻志略》、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李巳生于1962年首编《大足石刻》大型图录……70年间,该院先后出版著作、图录100余部(本),发表论文上千篇,让大足石刻文化价值不断彰显。

1982年召开首届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年会、2005年召开首次大足石刻国际学术交流会,其后大足石刻的学术交流氛围日渐浓厚,有力地推动了大足石刻的学术研究,扩大了大足石刻在海内外的影响,使蕴含在大足石刻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价值理念得到了不断彰显。

微信图片_20230104162443
《大足石刻全集》。重庆出版集团 供图

2019年,历时14年编撰出版的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1卷19册《大足石刻全集》考古报告,填补了我国大型石窟寺编写和出版系列考古报告的空白,成为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石窟寺考古的代表性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以大足石刻为中心,涵盖巴蜀石窟研究的“大足学”的构建,将大足石刻研究上升到了体系和学科的高度,形成了“北有敦煌学,南有大足学”的双星格局。

微信图片_20230104161256

70年发展,实现大足石刻传承利用新跨越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是大足石刻70年最值得总结的经验。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大足县文管所就敏锐地意识到,湮没千载、沉寂千年的大足石刻要为世人所知,就必须打开大门,对外开放。

微信截图_20230104161836

为此,历经千辛万苦,在1979年拍摄公映了大足石刻第一部纪录片电影《大足石刻》,1980年经四川省委批准开辟为旅游区,1982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大足县为乙类开放地区,由此开启了大足石刻传承利用的新气象。

在其后几十年间,不断建景区、增设施、添展馆、办展览、扩宣传、搞活动、提质效,使大足石刻从荆棘丛生的文物区变成了妙相庄严的大景区,从单一的看石刻变成了通过完善的展示体系感悟石刻文化精神,实现了大足石刻传承利用的新跨越。

大足宝顶石刻景区卧佛像 。杨孟 摄
大足宝顶石刻景区卧佛像 。杨孟 摄

70年的发展,使大足石刻获得了涅槃重生。1999年,大足石刻成为继敦煌莫高窟之后第二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类文化遗产;2007年,又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曾经默默无闻的大足石刻,已经以其独有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70周年成果展,再现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当天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一同观看了在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举办的《足音铿锵——大足石刻研究院建院70周年成果展》,该展回顾了从1952年成立最早的大足石刻文物保护机构至今,70年来在大足石刻文物管理、文物保护、文物研究及文物利用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辉煌成果。

微信图片_20230104160746

此次展览共分为“守护•薪火相传”“保护•千秋功德”“阐释•挖掘价值”“弘扬•文化共享”四个主题单元。展览通过一件件实物档案、一张张历史照片、一幕幕影像画面,再现了大足石刻研究院70年来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微信图片_20230104160802

从一人一灯,到三人小组,再到百人团队;从抢救性保护到抢救性保护和科学保护共存,再到科学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举;从论著出版,到考古资料的全面披露,再到“大足学”的创建;从影视渠道的宣传,到世界性展览的举办,再到数字化展示的运用。七十年来,几代人情志相继、砥砺前行,古壁妙像得焕新颜,各项工作成绩斐然。

微信图片_2023010416081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国首批AAAAA景区,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大足石刻全集》出版,“四百工程”启动……一个个关键词勾画出在新时代文物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导理念下,文物事业走向发展新高地的盛景。

微信图片_20230104160827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28日,期间免费对外开放,市民和游客可前往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进行现场观看。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大足石刻研究院提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