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灾减灾日,带您“打卡”全国最具特色的防震科普馆——黔江小南海地震遗址
今天是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响应防灾减灾安全教育,中国应急管理报出版一篇《全国最具特色的防震科普馆》。今天就带领大家走进黔江,了解黔江小南海地震遗址国家地质公园,这是迄今为之全国保护最完好的地震遗址之一。
类型:地震遗址
形成时间:1856年
地址:重庆市黔江区
面积:水域2.87平方公里
黔江小南海国家地震遗址保护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素有“活的地震博物馆”之称。
特邀讲解员:刘海燕(重庆市黔江区应急管理局法宣科)
地震遗址是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天然“大讲台”,重庆黔江小南海地震遗址距今164年,被誉为“深山明珠”。每年来此的游客络绎不绝,除了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外,游客还能学到很多地震方面的知识。
那么,小南海地震遗址是如何形成的呢?
《黔江县志》记载:“清咸丰六年五月壬子(1856 年 6 月 10日),地大震,后坝乡山崩。先数日,日光暗淡,地所蒸郁异常,是日弥甚。辰巳间,忽大声如雷震,屋宇晃摇,势欲倾倒,屋瓦皆飞,池波涌立,民惊号走出,仆地不能起立。后许家,溪口遂被堵塞。厥后盛夏雨水,溪涨不通,潴为大泽,延袤二十里,适浸寺址,四面汪洋,宛如金礁,泽名小瀛海,土人讹为小南海。”
小南海原是板夹溪峡谷,由于地震时山崩岩塌、溪流堵塞,形成了地震堰塞湖。专家们认为,小南海地震震级至少6.3级,烈度为8度。除了形成一个天然大坝外,地震滚石还四散周围,整个滚石区堆积物达到 4000 多万立方米,成为小南海地震遗址中最壮观的部分。
小南海水资源丰富,周围溪流众多。湖中地震前的4个山丘变为美丽的岛屿,分别是牛背岛、朝阳岛、老鹳坪岛、月亮岛,与湖水连为一体,岛上树木葱郁、景色格外怡人。
牛背岛为第一大岛,因其形状如一头水牛在湖中露出背脊而得名。其头部仰望着湖中圆月形状的月亮岛,形成一幅完美的“犀牛望月”图。
朝阳岛是小南海湖泊中的第二大岛,又因形如蝴蝶也称蝴蝶岛。岛上最早的朝阳寺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间黔江知县杨云彩积善重建,为寺宇四合大院,有房屋60多间,内供奉着南海观音及二十四诸天神、十八罗汉等。寺院毁于上世纪60年代,如今只能看到寺院院址,这里树木和花草丰茂。
老鹳坪岛,以白鹤、青鹭长年栖息而得名,岛为椭圆形状,岛上古树参天,枝遒叶茂。月亮岛,形如湛蓝湖水中的一轮满月。岛上四季常青,青松翠柏,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