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女生未经家长同意给App充值3万元,法院判返还2万元

初三女生未经家长同意给App充值3万元,法院判返还2万元

来源:澎湃新闻2023-03-27

近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普陀法院)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未经家长同意,以家长身份注册使用软件并充值打赏的案件。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普陀法院获悉,王先生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小美。2021年3月至5月,正上初三的小美借用父亲的手机,注册使用由音某公司运营的一款线上语音、唱歌及移动社交APP。在此期间,小美使用父亲的微信、支付宝在该APP账户中陆续累计充值194笔,共计3万余元。王先生发现该情况后,立即与音某公司客服联系并要求退款,但未得到解决,随后以小美的名义将音某公司诉至上海普陀法院。

被告音某公司抗辩认为,真正的消费关系建立在打赏用户和被打赏用户之间,被告公司提供的语音社交软件,仅为用户搭建一个语音实时互动平台,属于“技术中立”性质,并非充值受益人,亦非适格主体,不应当承担退款责任。此外,争议账号的注册及支付使用的均是王先生的账号,无证据证明小美是实际使用人,因此原告主体不适格,王先生作为原告小美的父亲,长期疏于监管,未制止小美的充值消费行为,对充值打赏行为应当视为默示追认。

原告小美表示,软件内的聊天记录以及录制上传的唱歌录音可以证明其确为实际使用人,原被告之间构成网络服务合同关系。

作为小美的法定代理人,王先生表示自己离婚后独自抚养小美,为了小美生活方便,才将微信、支付宝付款密码告知小美,小美每次充值金额很小,充值完还会删除记录,导致他过了两个多月才发现这一情况,并不存在未尽监护责任或监护不力的情形。事件发生时,小美系年仅12岁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打赏应属无效,被告音某公司应当退还充值款项。

上海普陀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原、被告主体是否适格?涉案网络服务合同是否有效?以及打赏款项能否返还?

根据庭审查明事实,虽然涉案账户实名认证信息是第三人王先生,但原告小美与王先生为父女关系,综合考虑王先生的年龄、职业、家庭状况及相关证据,可以认定原告小美是涉案账户的实际使用者,属于适格主体。

该案中原告小美12岁,在音某APP充值消费累计3万余元的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其充值消费行为是否属于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取决于法定代理人王先生是否同意与追认。王先生在发现小美的充值行为后立即制止,且之后再无充值记录,可以看出王先生确实存在失察,但未达到放任程度,亦不构成追认。因此,小美在音某APP上的充值消费行为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况下,被告作为合同相对方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该案中,一方面是王先生对自身手机及账户资金疏于管理。其作为监护人没有对小美使用手机的时间、用途加以监管,亦没有对账户消费进行限制性设置,存在过错。另一方面,被告方未尽到合理管理义务,在现有技术可以实现的情况下,没有对用户进行有效的实名认证。

综上,法院判决小美以王先生作为实名认证信息与音某公司之间订立的网络服务合同无效,考虑到双方过错程度及损失情况,酌定返还充值款2万元。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初三女生未经家长同意给App充值3万元,法院判返还2万元

2023-03-27 19:22:46 来源:

近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普陀法院)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未经家长同意,以家长身份注册使用软件并充值打赏的案件。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普陀法院获悉,王先生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小美。2021年3月至5月,正上初三的小美借用父亲的手机,注册使用由音某公司运营的一款线上语音、唱歌及移动社交APP。在此期间,小美使用父亲的微信、支付宝在该APP账户中陆续累计充值194笔,共计3万余元。王先生发现该情况后,立即与音某公司客服联系并要求退款,但未得到解决,随后以小美的名义将音某公司诉至上海普陀法院。

被告音某公司抗辩认为,真正的消费关系建立在打赏用户和被打赏用户之间,被告公司提供的语音社交软件,仅为用户搭建一个语音实时互动平台,属于“技术中立”性质,并非充值受益人,亦非适格主体,不应当承担退款责任。此外,争议账号的注册及支付使用的均是王先生的账号,无证据证明小美是实际使用人,因此原告主体不适格,王先生作为原告小美的父亲,长期疏于监管,未制止小美的充值消费行为,对充值打赏行为应当视为默示追认。

原告小美表示,软件内的聊天记录以及录制上传的唱歌录音可以证明其确为实际使用人,原被告之间构成网络服务合同关系。

作为小美的法定代理人,王先生表示自己离婚后独自抚养小美,为了小美生活方便,才将微信、支付宝付款密码告知小美,小美每次充值金额很小,充值完还会删除记录,导致他过了两个多月才发现这一情况,并不存在未尽监护责任或监护不力的情形。事件发生时,小美系年仅12岁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打赏应属无效,被告音某公司应当退还充值款项。

上海普陀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原、被告主体是否适格?涉案网络服务合同是否有效?以及打赏款项能否返还?

根据庭审查明事实,虽然涉案账户实名认证信息是第三人王先生,但原告小美与王先生为父女关系,综合考虑王先生的年龄、职业、家庭状况及相关证据,可以认定原告小美是涉案账户的实际使用者,属于适格主体。

该案中原告小美12岁,在音某APP充值消费累计3万余元的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其充值消费行为是否属于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取决于法定代理人王先生是否同意与追认。王先生在发现小美的充值行为后立即制止,且之后再无充值记录,可以看出王先生确实存在失察,但未达到放任程度,亦不构成追认。因此,小美在音某APP上的充值消费行为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况下,被告作为合同相对方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该案中,一方面是王先生对自身手机及账户资金疏于管理。其作为监护人没有对小美使用手机的时间、用途加以监管,亦没有对账户消费进行限制性设置,存在过错。另一方面,被告方未尽到合理管理义务,在现有技术可以实现的情况下,没有对用户进行有效的实名认证。

综上,法院判决小美以王先生作为实名认证信息与音某公司之间订立的网络服务合同无效,考虑到双方过错程度及损失情况,酌定返还充值款2万元。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