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 重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现“双倍增”
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在2022年基础上实现“双倍增”,分别超过1.28万家、8.6万家。

未来五年 重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现“双倍增”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3-31
新闻发布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伊永军)3月30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今(31)日,《行动计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重庆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管委会、巴南区人民政府、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

市科技局:到2027年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超1.28万家、8.6万家

重庆市科技局局长明炬表示,《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实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具体来说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科技型企业超过6.7万家;第二阶段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在2022年基础上实现“双倍增”,分别超过1.28万家、8.6万家。

《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是借鉴北京、浙江、陕西等省市做法,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明确发展路径。在“孵、育、引、壮”四字上下功夫,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型、全周期引育体系。

突出企业主体。重在“建平台、强研发、促协同”,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科创载体。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的引领作用,突出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经开区、工业园区等各类园区的主战场地位,激发高校院所创新创业带动效应。

强化服务支撑。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科技服务能级,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

市经信委:推动“五链”耦合互动 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生成生态体系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科技创新、强链补链的“排头兵”。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王春水就如何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成“专精特新”企业,回答了记者提问。

王春水表示,市经济信息委全面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耦合互动,打造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生成生态体系。具体做法为:

高水平建设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健全科技型企业育苗机制,让更多的科技成果由种子变成苗子,完成“1”到“N”的裂变,实现科技型企业的培育。

利用工业园区、楼宇产业园和小企业创业基地等载体,打造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备、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中小企业生态家园,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低租金的良好发展空间。

发挥“专精特新”基金领投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大力推进银政企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一批服务于“专精特新”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融资方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匹配精准优质服务,依托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建立集创新、数字化、财务、融资、专利、上市等专业服务机构的中小企业服务资源池,为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全成长周期提供精准服务。

两江新区: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作用 加快培育更多高质量高新技术企业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集聚了大量的新型研发机构,如何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加快培育更多高质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洁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

李洁表示,近年来,两江新区联合多个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新型研发机构,聚焦新区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研发创新、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截至目前,各研发机构已累计孵化科技企业197个。孵化企业核心团队均来自协同创新区新型研发机构,研发技术在行业内具有领先性,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为加快培育更多高质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两江新区重点抓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聚焦高质量发展,优化顶层设计;围绕“科创+产业”,强化“自我造血”;强化金融支持,鼓励成果转化。

巴南区:助力实现“双倍增”行动计划 念好这“三字经”

坐落在重庆巴南区的国际生物城作为全市生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地,如何发挥其引育壮大科技企业的作用,助力实现“双倍增”行动计划?巴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亚平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

杨亚平表示,重庆国际生物城是全市生物医药最主要的集聚区域,“双倍增”计划是集聚市场主体最主要的一个抓手。生物医药因为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所以针对国际生物城,巴南主要是在三个关键词上下功夫,一个是“转”,一个是“引”,一个是“育”。

在“转”的方面,巴南现在正与四川大学、苏州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开展广泛的合作,希望形成一个从最开始的基础研究到最后整个成果转化变为产品这样一个全链条的创新体系,最后形成一批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在“引”的方面,巴南目前充分利用在疫苗、抗体、胰岛素这几个方面的优势,发挥几个龙头企业的集聚作用,推动链上的科技型企业项目落地、企业引进。

在“育”的方面,巴南今年正在建设4.36平方公里的创新引领示范区,构建一个从“选种、育苗、成长、壮大”的全链条、全周期的培育体系。打造全市生物医药企业孵化的“金篮子”。

市教委:为“双倍增”计划提供智力支持 重庆高校在行动

高校是创新的核心力量,如何发挥高校在产学研还有科技人才培养以及科技成果转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双倍增”行动计划的实施?市教委一级巡视员邓睿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

邓睿表示,我市现有高校75所,各类在校生130万余人、科技活动人员近3万人,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00余个,是全市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倍增”行动计划中一支十分活跃、极具创新力的力量。

为了助推“双倍增”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市教委将联合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等市级部门,协同引导高校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效能。具体做法为:

加强高校科研平台建设,汇聚高端科研人才;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联动;推进大学科技园区建设,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科技创新需求精准对接。

相关专题:

《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解读新闻发布会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未来五年 重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现“双倍增”

2023-03-31 16:04:45 来源:
新闻发布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伊永军)3月30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今(31)日,《行动计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重庆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管委会、巴南区人民政府、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

市科技局:到2027年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超1.28万家、8.6万家

重庆市科技局局长明炬表示,《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实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具体来说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科技型企业超过6.7万家;第二阶段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在2022年基础上实现“双倍增”,分别超过1.28万家、8.6万家。

《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是借鉴北京、浙江、陕西等省市做法,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明确发展路径。在“孵、育、引、壮”四字上下功夫,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型、全周期引育体系。

突出企业主体。重在“建平台、强研发、促协同”,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科创载体。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的引领作用,突出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经开区、工业园区等各类园区的主战场地位,激发高校院所创新创业带动效应。

强化服务支撑。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科技服务能级,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

市经信委:推动“五链”耦合互动 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生成生态体系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科技创新、强链补链的“排头兵”。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王春水就如何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成“专精特新”企业,回答了记者提问。

王春水表示,市经济信息委全面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耦合互动,打造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生成生态体系。具体做法为:

高水平建设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健全科技型企业育苗机制,让更多的科技成果由种子变成苗子,完成“1”到“N”的裂变,实现科技型企业的培育。

利用工业园区、楼宇产业园和小企业创业基地等载体,打造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备、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中小企业生态家园,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低租金的良好发展空间。

发挥“专精特新”基金领投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大力推进银政企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一批服务于“专精特新”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融资方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匹配精准优质服务,依托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建立集创新、数字化、财务、融资、专利、上市等专业服务机构的中小企业服务资源池,为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全成长周期提供精准服务。

两江新区: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作用 加快培育更多高质量高新技术企业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集聚了大量的新型研发机构,如何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加快培育更多高质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洁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

李洁表示,近年来,两江新区联合多个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新型研发机构,聚焦新区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研发创新、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截至目前,各研发机构已累计孵化科技企业197个。孵化企业核心团队均来自协同创新区新型研发机构,研发技术在行业内具有领先性,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为加快培育更多高质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两江新区重点抓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聚焦高质量发展,优化顶层设计;围绕“科创+产业”,强化“自我造血”;强化金融支持,鼓励成果转化。

巴南区:助力实现“双倍增”行动计划 念好这“三字经”

坐落在重庆巴南区的国际生物城作为全市生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地,如何发挥其引育壮大科技企业的作用,助力实现“双倍增”行动计划?巴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亚平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

杨亚平表示,重庆国际生物城是全市生物医药最主要的集聚区域,“双倍增”计划是集聚市场主体最主要的一个抓手。生物医药因为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所以针对国际生物城,巴南主要是在三个关键词上下功夫,一个是“转”,一个是“引”,一个是“育”。

在“转”的方面,巴南现在正与四川大学、苏州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开展广泛的合作,希望形成一个从最开始的基础研究到最后整个成果转化变为产品这样一个全链条的创新体系,最后形成一批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在“引”的方面,巴南目前充分利用在疫苗、抗体、胰岛素这几个方面的优势,发挥几个龙头企业的集聚作用,推动链上的科技型企业项目落地、企业引进。

在“育”的方面,巴南今年正在建设4.36平方公里的创新引领示范区,构建一个从“选种、育苗、成长、壮大”的全链条、全周期的培育体系。打造全市生物医药企业孵化的“金篮子”。

市教委:为“双倍增”计划提供智力支持 重庆高校在行动

高校是创新的核心力量,如何发挥高校在产学研还有科技人才培养以及科技成果转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双倍增”行动计划的实施?市教委一级巡视员邓睿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

邓睿表示,我市现有高校75所,各类在校生130万余人、科技活动人员近3万人,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00余个,是全市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倍增”行动计划中一支十分活跃、极具创新力的力量。

为了助推“双倍增”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市教委将联合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等市级部门,协同引导高校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效能。具体做法为:

加强高校科研平台建设,汇聚高端科研人才;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联动;推进大学科技园区建设,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科技创新需求精准对接。

相关专题:

《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解读新闻发布会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