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仙佛岩的记忆
仙佛岩,在方圆百里的柏林山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地名。

巴渝文苑|仙佛岩的记忆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4-10

仙佛岩,在方圆百里的柏林山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地名。因过去没有公路,这里是四面山、沙河、双凤人民赶柏林的必须翻越的山口。

仙佛岩位于柏林镇下场口两华里的悬崖处,这里有两条小溪汇合,常有几十米高的飞瀑,远远望去,好似一条飘在空中的白飘带。曾有诗人赞美“仙佛瀑布飞千尺,疑是银河乐九天”。

图为仙佛岩
仙佛岩

仙佛岩曾有过马尿岩、仙凤岩等多个地名。由来是因地形呈半月形,远处看像马屁股,与飞流直下的瀑布联系在一起,好似马在拉尿,所以称叫“马尿岩”。又因仙佛岩右边不远处有个三仙岩,所以后来人们又把这里叫做“仙风岩”。清朝光绪年间,人们在这里建造了寺庙后,提“把子”的人说,这里是神仙住的地方,“马尿岩”不但还雅,而且对菩萨神仙不尊,于是改称为“仙佛岩”。解放后,因行政区划柏林设乡,乡下设村,“凤岩”的地名因此得来。

仙佛寺就建在仙佛岩的垭口上。过去这里过往的人很多,香火很旺,庙前的化钱炉就多达200多公斤,1958年大办钢铁时,为支援国家建设,才把这个化钱炉运到珞璜炼铁去了。

庙旁有棵巨大的黄葛树,是过往行人纳凉的地方。这儿的地形很特殊,对岸就是原沙河乡政府所在地,直线距离也不过300来米,可从沙河到仙佛岩就需走半个多小时。因两地横跨在笋溪河上,往返柏林、沙河都是坡,而且坡度很陡,尤其是仙佛岩又是两山夹一沟地带,人们到柏林赶场办事、走亲访友,爬完仙佛岩这道坡都会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人们夏天路过这里都要在黄葛树下凉快再走。可惜的是本世纪初,在修沙河到柏林的公路时,人们本想把黄葛树保留下来,但却取掉了树下的石头和泥土,没过多久这棵树就干枯死了。

图为仙佛岩瀑布
仙佛岩瀑布

仙佛岩是个有着40多米长、30多米宽、20多米高的大岩洞。在旧社会,这里是讨口要饭的人遮风挡雨的地方,历史上有许多“干人”都在这里居住过,因而这个岩洞里曾发生过淒惨的故事……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贵州寨坝的一贫苦母子讨口要饭就在这里居住很久,母子在讨口要饭途中突发疾病,回到岩洞里没过多久就死去了。由于儿子当时尚未成年,又是远离家乡,目无亲人,只好就地找了一些干谷草,把母亲安埋在了岩洞里。

笔者儿时就听父亲讲过这个故事,没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有幸回到曾工作过的故地柏林,参加采集江津区地名故事工作,进一步了解到了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原来埋在这个岩洞里的母亲的儿子叫龚云,他把母亲安埋后就回贵州老家去了……

三十年前的老朋友、当地的退伍老兵梅孝才,当听我说是来采集仙佛岩的地名故事时,他高兴地说:“仙佛岩的故事很感人。儿子龚云把母亲埋在仙佛岩后,就回到老家贵州报名参加了红军,还成长为我军的高级指挥员。母亲的坟是1972年才迁走的,当时我还在部队当兵,回来后听老书记邓继州说过这件事”。

“仙佛岩里的这件事是真人真事。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当大队党支部书记时,还先后多次组织群众到岩洞里开展‘忆苦思甜’”。已80岁的凤岩村原党支部书记梅孝书说。

图为重建的仙佛寺
重建的仙佛寺

为进一步查证这件事的真实性,我还读到了李强同志写的《传承优秀红色文化,讲好綦江红色故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中写到了两个红军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龚云父子当红军”。

他在文章中介绍说:20世纪70年代初,据某集团军副军长龚云回忆,1935年1月的一天,家住贵州丁山坝的龚云父子来到东溪万寿场赶场。父子在赶场时听到:乡亲们,红军现在就在安稳九盘子,欢迎大家来报名参军……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掌声,不少人在交头接耳。“日子过不下去了,干脆我们也去当红军算了”“听说红军都是好人”“当了红军,就能吃饱饭了”……龚云听后试探着问爸爸:“干脆我们也去参加红军吧”!爸爸说:“可你才刚刚十六岁啊”!龚云说:“有志不在年高,我们这个年龄在农村哪个不是整劳力呢”!随后,父子回家简单地打点行装,吃过晚饭,趁着夜色向着安稳九盘子走去,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真没想到,在仙佛岩这个岩洞里还走出个红军将士!愿这个美丽动听的故事能流传下去,教育感染更多的人们!

(作者:李定超,重庆市江津二中退休教师、重庆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专著《梦想与跨越》。)

分享
新浪微博

巴渝文苑|仙佛岩的记忆

2023-04-10 16:41:58 来源:

仙佛岩,在方圆百里的柏林山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地名。因过去没有公路,这里是四面山、沙河、双凤人民赶柏林的必须翻越的山口。

仙佛岩位于柏林镇下场口两华里的悬崖处,这里有两条小溪汇合,常有几十米高的飞瀑,远远望去,好似一条飘在空中的白飘带。曾有诗人赞美“仙佛瀑布飞千尺,疑是银河乐九天”。

图为仙佛岩
仙佛岩

仙佛岩曾有过马尿岩、仙凤岩等多个地名。由来是因地形呈半月形,远处看像马屁股,与飞流直下的瀑布联系在一起,好似马在拉尿,所以称叫“马尿岩”。又因仙佛岩右边不远处有个三仙岩,所以后来人们又把这里叫做“仙风岩”。清朝光绪年间,人们在这里建造了寺庙后,提“把子”的人说,这里是神仙住的地方,“马尿岩”不但还雅,而且对菩萨神仙不尊,于是改称为“仙佛岩”。解放后,因行政区划柏林设乡,乡下设村,“凤岩”的地名因此得来。

仙佛寺就建在仙佛岩的垭口上。过去这里过往的人很多,香火很旺,庙前的化钱炉就多达200多公斤,1958年大办钢铁时,为支援国家建设,才把这个化钱炉运到珞璜炼铁去了。

庙旁有棵巨大的黄葛树,是过往行人纳凉的地方。这儿的地形很特殊,对岸就是原沙河乡政府所在地,直线距离也不过300来米,可从沙河到仙佛岩就需走半个多小时。因两地横跨在笋溪河上,往返柏林、沙河都是坡,而且坡度很陡,尤其是仙佛岩又是两山夹一沟地带,人们到柏林赶场办事、走亲访友,爬完仙佛岩这道坡都会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人们夏天路过这里都要在黄葛树下凉快再走。可惜的是本世纪初,在修沙河到柏林的公路时,人们本想把黄葛树保留下来,但却取掉了树下的石头和泥土,没过多久这棵树就干枯死了。

图为仙佛岩瀑布
仙佛岩瀑布

仙佛岩是个有着40多米长、30多米宽、20多米高的大岩洞。在旧社会,这里是讨口要饭的人遮风挡雨的地方,历史上有许多“干人”都在这里居住过,因而这个岩洞里曾发生过淒惨的故事……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贵州寨坝的一贫苦母子讨口要饭就在这里居住很久,母子在讨口要饭途中突发疾病,回到岩洞里没过多久就死去了。由于儿子当时尚未成年,又是远离家乡,目无亲人,只好就地找了一些干谷草,把母亲安埋在了岩洞里。

笔者儿时就听父亲讲过这个故事,没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有幸回到曾工作过的故地柏林,参加采集江津区地名故事工作,进一步了解到了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原来埋在这个岩洞里的母亲的儿子叫龚云,他把母亲安埋后就回贵州老家去了……

三十年前的老朋友、当地的退伍老兵梅孝才,当听我说是来采集仙佛岩的地名故事时,他高兴地说:“仙佛岩的故事很感人。儿子龚云把母亲埋在仙佛岩后,就回到老家贵州报名参加了红军,还成长为我军的高级指挥员。母亲的坟是1972年才迁走的,当时我还在部队当兵,回来后听老书记邓继州说过这件事”。

“仙佛岩里的这件事是真人真事。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当大队党支部书记时,还先后多次组织群众到岩洞里开展‘忆苦思甜’”。已80岁的凤岩村原党支部书记梅孝书说。

图为重建的仙佛寺
重建的仙佛寺

为进一步查证这件事的真实性,我还读到了李强同志写的《传承优秀红色文化,讲好綦江红色故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中写到了两个红军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龚云父子当红军”。

他在文章中介绍说:20世纪70年代初,据某集团军副军长龚云回忆,1935年1月的一天,家住贵州丁山坝的龚云父子来到东溪万寿场赶场。父子在赶场时听到:乡亲们,红军现在就在安稳九盘子,欢迎大家来报名参军……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掌声,不少人在交头接耳。“日子过不下去了,干脆我们也去当红军算了”“听说红军都是好人”“当了红军,就能吃饱饭了”……龚云听后试探着问爸爸:“干脆我们也去参加红军吧”!爸爸说:“可你才刚刚十六岁啊”!龚云说:“有志不在年高,我们这个年龄在农村哪个不是整劳力呢”!随后,父子回家简单地打点行装,吃过晚饭,趁着夜色向着安稳九盘子走去,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真没想到,在仙佛岩这个岩洞里还走出个红军将士!愿这个美丽动听的故事能流传下去,教育感染更多的人们!

(作者:李定超,重庆市江津二中退休教师、重庆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专著《梦想与跨越》。)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