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古镇磁器口“长”出好多“新建筑” 大学生创意作品引围观
4月15日,在沙坪坝区磁器口后街出现不少“新建筑”,引起市民围观驻足。这些都是第十届“重庆大学建造季”学生的作品。

视频 | 古镇磁器口“长”出好多“新建筑” 大学生创意作品引围观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4-1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秦思思)“磁器口什么时候多了这么多创意装置?还挺好看。”4月15日,在沙坪坝区磁器口后街出现不少“新建筑”,引起市民围观驻足。这些都是第十届“重庆大学建造季”学生的作品。

第十届“重庆大学建造季”在磁器口举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第十届“重庆大学建造季”在磁器口举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据悉,“重庆大学建造季”已举办十年,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结合本科一年级“建筑类设计基础”课程设置的“材料与建造”教学环节。

“今年是我们走出校园办展,接受广大市民‘检阅打分’的第三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谢辉介绍,前两届分别在渝中区山城巷和白象街举办,今年地点选择在磁器口。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建造季还首次邀请重庆交通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共同参与。

磁器口后街的活动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磁器口后街的活动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本次参赛队伍包括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22级7个班的大一年级学生组成的21支队伍,和来自四川美术学院、重庆交通大学的4支队伍。学生们用PP中空板和木材两种材料,进行1:1的实体模型建造,8小时时间,搭建出一个新奇的世界。

同学们正在搭建作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同学们正在搭建作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我们的作品叫做‘悬镜’,设计灵感来自于‘扭桥博物馆’,总计用时四个星期来设计和试搭建。”重庆交通大学大一学生张维介绍,作品采用“反重力结构”,仅用一根吊索来承受建筑上半部分的重量,想要展示的是建筑空间的设计和运用之美。张维说,今天大家心情都非常激动,这是他们在专业领域第一件付诸实践的作品,作品的成功让大家信心倍增。

作品搭建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作品搭建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我们从早上9点开始搭,一直到下午3点,10个人用了接近6个小时。”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4班)大一学生韦世炫向记者介绍起团队的作品《鹤立》。这是一座灵感来自于数学双曲线抛物面的木料搭建造型,团队成员用近90根长短不一的木方,横平竖直地塑造了一个外形犹如脱离了重力束缚而腾飞的的“仙鹤”建筑景观。

学生创作的作品《点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学生创作的作品《点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韦世炫介绍,仅有造型是不够的,建筑的空间归根结底是为人的行为活动服务。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团队除了设计了近4米的空高以及飞檐的出挑,还专门留出了三个可供观众进去体验感受的出入口。走进这个建筑模型里面,有一种由窄到宽的豁然开朗的既视感。

据悉,本届建造季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市沙坪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金融街重庆裕隆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谢辉透露,今后,该建造季还将邀请全市重点中小学学生团队以及市外重点高校参加,并通过设立在该学院全市唯一的建筑科普教育基地,向市民普及人居环境打造以及绿色节能建筑理念。

作品搭建初见雏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作品搭建初见雏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这些搭建的建筑预计将保留至4月19日,市民可免费前往参观。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视频 | 古镇磁器口“长”出好多“新建筑” 大学生创意作品引围观

2023-04-15 21:40:09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秦思思)“磁器口什么时候多了这么多创意装置?还挺好看。”4月15日,在沙坪坝区磁器口后街出现不少“新建筑”,引起市民围观驻足。这些都是第十届“重庆大学建造季”学生的作品。

第十届“重庆大学建造季”在磁器口举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第十届“重庆大学建造季”在磁器口举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据悉,“重庆大学建造季”已举办十年,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结合本科一年级“建筑类设计基础”课程设置的“材料与建造”教学环节。

“今年是我们走出校园办展,接受广大市民‘检阅打分’的第三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谢辉介绍,前两届分别在渝中区山城巷和白象街举办,今年地点选择在磁器口。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建造季还首次邀请重庆交通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共同参与。

磁器口后街的活动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磁器口后街的活动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本次参赛队伍包括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22级7个班的大一年级学生组成的21支队伍,和来自四川美术学院、重庆交通大学的4支队伍。学生们用PP中空板和木材两种材料,进行1:1的实体模型建造,8小时时间,搭建出一个新奇的世界。

同学们正在搭建作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同学们正在搭建作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我们的作品叫做‘悬镜’,设计灵感来自于‘扭桥博物馆’,总计用时四个星期来设计和试搭建。”重庆交通大学大一学生张维介绍,作品采用“反重力结构”,仅用一根吊索来承受建筑上半部分的重量,想要展示的是建筑空间的设计和运用之美。张维说,今天大家心情都非常激动,这是他们在专业领域第一件付诸实践的作品,作品的成功让大家信心倍增。

作品搭建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作品搭建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我们从早上9点开始搭,一直到下午3点,10个人用了接近6个小时。”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4班)大一学生韦世炫向记者介绍起团队的作品《鹤立》。这是一座灵感来自于数学双曲线抛物面的木料搭建造型,团队成员用近90根长短不一的木方,横平竖直地塑造了一个外形犹如脱离了重力束缚而腾飞的的“仙鹤”建筑景观。

学生创作的作品《点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学生创作的作品《点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韦世炫介绍,仅有造型是不够的,建筑的空间归根结底是为人的行为活动服务。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团队除了设计了近4米的空高以及飞檐的出挑,还专门留出了三个可供观众进去体验感受的出入口。走进这个建筑模型里面,有一种由窄到宽的豁然开朗的既视感。

据悉,本届建造季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市沙坪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金融街重庆裕隆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谢辉透露,今后,该建造季还将邀请全市重点中小学学生团队以及市外重点高校参加,并通过设立在该学院全市唯一的建筑科普教育基地,向市民普及人居环境打造以及绿色节能建筑理念。

作品搭建初见雏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作品搭建初见雏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这些搭建的建筑预计将保留至4月19日,市民可免费前往参观。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