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昔日荒滩地 今变景观带

万州:昔日荒滩地 今变景观带

来源:万州时报2023-04-25

4月23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众生的地球”。一直以来,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州积极探索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模式,陆续栽植3250亩中山杉,在长江两岸形成了一条漂亮的“水中森林”景观带,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昨天上午,在万州区高峰街道朝阳村的长江边上,万州区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正在指导工人利用春季三峡水库蓄水前的窗口期,在消落带栽植中山杉树苗,为原本荒凉贫瘠的土地披上绿色的新衣。

1裸露河滩已逐渐向耐淹草甸系统演变。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裸露河滩已逐渐向耐淹草甸系统演变。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万州区林科所所长余畅告诉记者:“中山杉的根系非常发达,长大以后根可以扎入土里3米深,直径能达10米长,纵横交错能覆盖周围80平方米的土地,固土效果非常不错,非常适合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与治理。”

据了解,三峡库区消落带由于成库面积大、水位落差大、季节性气候反差大、其生态恢复与治理被称为世界级的“生态难题”。消落带涨落幅度达30米。蓄水期,耐旱植物会被淹;枯水期,耐淹植物会遇旱;没有植物,水土流失,还会污染水体。

2在消落带栽植中山杉树苗。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在消落带栽植中山杉树苗。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万州处于三峡库区腹心,全区消落带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万州栽植在消落带的中山杉树种,属耐旱、耐水湿的两栖植物,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经过多年浸泡试验的结果表明,这些中山杉在每年3到4个月的江水浸泡后,成活率能够达到85%以上,平均每年生长速度能够达到60-80厘米,裸露河滩已逐渐向耐淹草甸系统演变。

而今年春季以来,万州区结合“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已在长江两岸的消落区栽种中山杉树苗5000余株,面积达到60余亩。

原本荒凉贫瘠的土地披上绿色的新衣。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原本荒凉贫瘠的土地披上绿色的新衣。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万州区林业局局长王建表示:“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探索消落带生态修复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栽种模式,希望再通过7年的努力,全面完成长江两岸的生态修复治理,逐步实现缓解水土流失、提升长江水质,达到绿化美化长江库岸的目的。”

目前,长江万州段共栽植中山杉3250余亩,绿化库岸70余公里,水涨时,亭亭玉立的中山杉立于水中,树叶随季相变化逐渐由绿而黄而红,形成了红绿相间、色彩缤纷的“水上森林”景观带。

4工人正在栽植中山杉树苗。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工人正在栽植中山杉树苗。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未来几年,万州区将结合长江两岸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生态空间,不断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做好长江上下游、左右岸生态保护修复,以实际行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王建告诉记者:“到2031年,万州将在长江干流以及5条支流的30个镇乡街道,完成营造林32.56万亩。通过我们的努力,夯实消落区的固土涵养林带、建好滨江的景观生态隔离带、中山地区的生态产业发展带以及高山地区的防护林带,用实干实绩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实现让一江碧水向东流。”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万州:昔日荒滩地 今变景观带

2023-04-25 06:00:00 来源:

4月23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众生的地球”。一直以来,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州积极探索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模式,陆续栽植3250亩中山杉,在长江两岸形成了一条漂亮的“水中森林”景观带,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昨天上午,在万州区高峰街道朝阳村的长江边上,万州区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正在指导工人利用春季三峡水库蓄水前的窗口期,在消落带栽植中山杉树苗,为原本荒凉贫瘠的土地披上绿色的新衣。

1裸露河滩已逐渐向耐淹草甸系统演变。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裸露河滩已逐渐向耐淹草甸系统演变。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万州区林科所所长余畅告诉记者:“中山杉的根系非常发达,长大以后根可以扎入土里3米深,直径能达10米长,纵横交错能覆盖周围80平方米的土地,固土效果非常不错,非常适合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与治理。”

据了解,三峡库区消落带由于成库面积大、水位落差大、季节性气候反差大、其生态恢复与治理被称为世界级的“生态难题”。消落带涨落幅度达30米。蓄水期,耐旱植物会被淹;枯水期,耐淹植物会遇旱;没有植物,水土流失,还会污染水体。

2在消落带栽植中山杉树苗。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在消落带栽植中山杉树苗。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万州处于三峡库区腹心,全区消落带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万州栽植在消落带的中山杉树种,属耐旱、耐水湿的两栖植物,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经过多年浸泡试验的结果表明,这些中山杉在每年3到4个月的江水浸泡后,成活率能够达到85%以上,平均每年生长速度能够达到60-80厘米,裸露河滩已逐渐向耐淹草甸系统演变。

而今年春季以来,万州区结合“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已在长江两岸的消落区栽种中山杉树苗5000余株,面积达到60余亩。

原本荒凉贫瘠的土地披上绿色的新衣。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原本荒凉贫瘠的土地披上绿色的新衣。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万州区林业局局长王建表示:“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探索消落带生态修复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栽种模式,希望再通过7年的努力,全面完成长江两岸的生态修复治理,逐步实现缓解水土流失、提升长江水质,达到绿化美化长江库岸的目的。”

目前,长江万州段共栽植中山杉3250余亩,绿化库岸70余公里,水涨时,亭亭玉立的中山杉立于水中,树叶随季相变化逐渐由绿而黄而红,形成了红绿相间、色彩缤纷的“水上森林”景观带。

4工人正在栽植中山杉树苗。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工人正在栽植中山杉树苗。记者 王晨旭 吴狄 摄

未来几年,万州区将结合长江两岸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生态空间,不断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做好长江上下游、左右岸生态保护修复,以实际行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王建告诉记者:“到2031年,万州将在长江干流以及5条支流的30个镇乡街道,完成营造林32.56万亩。通过我们的努力,夯实消落区的固土涵养林带、建好滨江的景观生态隔离带、中山地区的生态产业发展带以及高山地区的防护林带,用实干实绩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实现让一江碧水向东流。”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