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1眼 | 变“取景热”为“产业热” 重庆越来越“有戏”
作为受到影视剧组热捧的宝藏取景地,重庆正式投用国内最大科技片场的消息,引发业界关注。让“拍重庆”变成“重庆拍”,重庆如何发力产业链?《重庆第1眼》今晚为您聚焦!
照片中的这栋建筑位于永川,随着中国电影科创峰会在此举行,并宣布永川科技片场正式揭幕,很多人惊讶于,这里竟然是拍摄影视剧的片场。不仅如此,它还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全流程使用虚拟拍摄技术的数字科技影棚,完全对标好莱坞虚拟制片工业标准。数字影棚,有什么不一样?走,一起去探个班。
带着剧本来 拿着影片走
走进永川科技片场,真正的超级明星是这块LED虚拟拍摄屏。屏幕弧长42米,高7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弧形LED虚拟拍摄屏。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所见即所得”,演员以屏幕虚拟画面为背景进行表演,通过智能合成、实时渲染后,就能直接达到成片效果,无需像常规绿幕拍摄,花费大量人力进行抠图。
本届中国电影科创峰会上,工作人员现场复原了现代办公室、烈日下的大沙漠、摩天楼的高空攀爬以及明暗对比强烈的山洞4个场景,并分别进行了一镜到底的拍摄展示。达瓦未来重庆影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斯宇告诉记者,虚拟拍摄主要服务的是影视,XR(扩展现实拍摄屏)主要服务的是电视节目和发布会、广告等方面,两者有本质的技术区别,所以他们设置了两块屏幕,服务于不同的客户。
片场还建有1000台服务器驻地渲染中心、400平方米超大杜比全景声终混棚、1000平方米含100个VICON摄像机的顶级光学动捕棚等行业顶尖配套设施。剧组只需带着人和剧本来,就能在当地完成拍摄、剪辑、录音等全过程作业。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尹鸿看来,重庆是电影人特别喜欢的取景地,这些年重庆在数字产业、数字技术的聚集方面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基础,所以在重庆来做电影的科创融合是很好的契机。
永川科技片场,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共有5个摄影棚,相比传统棚拍,具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等优势。尽管才刚刚建成投用,已经有7部影视剧定档在此拍摄,档期排到了12月份。说到来重庆拍戏的影视剧组,每年光在有关部门报备的就有300多个,高峰时期,十多个剧组同时在渝拍摄,也不奇怪。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气质,让重庆如同一个巨型片场,吸引着创作者,宝藏取景地的圈内口碑,由此诞生。
重庆,越来越“有戏”
2006年,黑色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它是鬼才导演宁浩的里程碑作品,也是影迷心中,最具重庆基因的开山鼻祖。闹世之中的罗汉寺、高空巴士长江索道,还有让黄渤跑疯了的融侨立交……魔幻的都市风格,与脑洞大开的剧情设计,双双起飞。
同样是在这一年,重庆籍导演张一白,开启了《重庆三部曲》的拍摄。《好奇害死猫》、《秘岸》,再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电影中的取景地影响力延伸,造就了现实中的打卡热。在张一白看来,每一个说着重庆话的男女、每一个小店、每一碗小面、每一个火锅,它蒸腾出的热气,弥漫在这座城市上空的麻辣味儿,这些是构成了一座城市吸引那么多人来,吸引那么多剧组来、那么多游客来的肌理,只有这些烟火气才能构成这座城市的灵动、灵魂。
8D魔幻都市,市井烟火气息。层叠的城市空间,不断长出新故事。《火锅英雄》里的洞子火锅,串联剧情发展,也奠定麻辣基调。《少年的你》,主人公穿行街头,随心情起伏,匹配着场景变化。在电影人看来,这是一座让人“入戏”的城市。重庆籍导演黎志就表示,这座城市的空间、特质和烟火气,能够为影视剧赋予一些独特的色彩。
而正在热播的《尘封十三载》,呈现出重庆已将“宝藏取景地”的内核,升级到了新版本。作为立项、取景、拍摄均在重庆的“重庆造”,这部剧当然不会错过各类鲜活的“原生”场景,但很多重头戏份,拍摄于两大影视基地,重庆巴南影视基地和重庆影视城公安题材拍摄基地。
其中,位于江津的公安题材拍摄基地,实景还原了公安局、派出所、110指挥中心、审讯室、监狱等场所,面积1.3万平方米,是全国唯一的公安题材实景拍摄基地。让人“入戏”的重庆,正变得越来越“有戏”。
最火取景地背后,其实是一场双向奔赴。重庆的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对来渝剧组提供政策咨询、政企协调、版权登记、场景拍摄、器材租赁、项目推介等数十项一条龙服务。另外,江津、巴南、渝北、永川等地,都建有影视产业园区和摄影棚,可以满足剧组的各类拍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来看永川科技片场,它的诞生意味着什么?对于补齐产业短板,有怎样的意义?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黄鹏教授认为,重庆的影视产业链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制作、发行、放映三个主要环节,影视产业在体量、规模以及质量和影响力上都还需要提高,重庆现在能做的就是在新的数字产业环境下,发挥好自身工业原有的优势。永川科技片场建成投用,在基本层面上的意义,首先是在重庆这样一个网红取景地串联起实景拍摄和虚拟制片两大板块,进一步完善了制作环节的工业化标准,强化了科技赋能影视产业,更重要的是营造了重庆赶超国际影视工业标准的氛围,从先进装备引进使用到自主研发制造,在重庆这个有着良好装备制造和工业基础的城市,从“重庆用”到“重庆造”将大有可为。
如果说,“取景热”是重庆受到影视圈关注的起点,那么“产业热”就是最终的靶点。重庆历史上没有老制片厂,影视产业基础不算深厚。从打造差异化的影视基地,到建设最尖端的科技片场,产业链条上的缺失,被一个个补上。把“拍重庆”变成“重庆拍”,重庆正在积蓄更多力量。
(第1眼-重庆广电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