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ÜV莱茵数字创新赋能计划阶段成果亮眼 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启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许川)7月6日,“TÜV莱茵数字创新赋能产教融合论坛暨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开幕仪式”在重庆成功举办。政园企校汇聚一堂,围绕“TÜV莱茵数字创新赋能计划”共同探讨产业数智化、低碳化转型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期,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全面启动,致力于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全力推动成渝地区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培养、促进职业教育高水平建设、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筑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培养新生态
在TÜV莱茵数字创新赋能计划框架下,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由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TÜV莱茵和重庆育成发展有限公司,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指导联合建设落成。该中心将基于全球产业升级与人才需求升级趋势,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研究、技术孵化等全链路技术服务,落实中德人才赋能认证体系、成渝产教融合服务行动、数智创新定向研发计划、绿色智造协同培育工程、TÜV莱茵国际产业论坛等重点工作。
宗瓦副秘书长感谢各方对TÜV莱茵数字创新赋能计划的关注和支持,祝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项目框架下创设的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成功落地。他希望各方以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的成立为契机,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标杆,服务区域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与转型,形成教育与产业深度互动格局。
谯建表示,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是重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的创新尝试,也是重庆深入开展对外教育交流合作的又一项重大成果。下一步将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提质领跑行动和提档升级计划,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易俊表示: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全面启动后,将联合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面向企业开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数字技术领域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服务,着力培育一批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助力重庆高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为加快重庆市数字技术人才培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胡翰林表示,自“工业4.0”概念于2011年在德国被提出以来,TÜV莱茵相继与全球领先的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展开深度沟通与合作,探讨新技术变革下,如何从知识、技能、能力、认知等维度构建符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知识能力体系,并给出高效高质的解决方案。迈入中德建交的第51个年头,TÜV莱茵将进一步推动中德教育间的沟通交流与互信合作,携手中国各方机构提高国际化办学能力与产教融合水平,为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和价值链有机衔接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重庆高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于同期宣布成立。其依托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TÜV莱茵牵头成立,旨在联合行业内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和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通过技术服务、横向合作、项目投资等方式助推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此外,重庆市教委、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及TÜV莱茵在现场共同发布了机电一体化、现代移动通讯、人工智能技术(工业互联网方向)、建筑工程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五个专业的职业教育国际专业建设标准,未来将持续推广职业教育国际标准的落地。
数字创新赋能计划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陈俊东表示,为更好地培养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能技术人才,TÜV莱茵引入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并将其与数字化发展做有机结合,专注服务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三大战略性新兴领域。为此,我们为企业、人才、院校三方提供技术赋能支持,通过紧密的校企产学研合作网络,实现以企业为主体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未来5年内,我们将建设25所旗舰校、辐射100所项目校,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产教融合成果孵化、校企政产教联合共同体塑造、数字赋能制造业转型添砖加瓦。
基于TÜV莱茵创新数字赋能计划的有效实施,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跟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TCL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瑜欣平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现场完成了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签约。未来,上述四方将基于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平台,共同推进技术研究与技术孵化,真正发挥自身在人才赋能、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的效能,为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型产教融合模式提供基础,以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国际产能合作。
汽车渝评
自2019年以来,TÜV莱茵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指导下,已完成“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中德工业4.0产教融合项目”,先后促成了多个中德国际合作项目。例如,推荐上百名深耕“工业4.0”、智能制造、物联网领域的教师赴德学习;协助7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获得逾10项德国“双元制”专业建设认证等。TÜV莱茵目前已成为20家国内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匠之师”教师海外培训基地,未来将在现有基础上,持续与国内高水平职业院校开展更广泛合作,合力探索国际一流水平的职业教育标准,打造兼具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