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专学子“三下乡”|跨越249公里 见证区阳乡村振兴之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朱俊宇 蒋丽娜 杨瀚宇)7月中旬,重庆市彭水县太原镇区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聪带领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苗乡弦歌铮鸣,绿水青山相依”小电灯社会实践团近距离感受乡村之美,体验乡村振兴建设成果。
以区域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文旅产业
当提到区阳村的特色发展时,杨聪为实践团成员们详细介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杨聪认为区域资源优势是影响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区阳村位于太原镇的西南部,其东高西低的地势,“一河两路”的主要资源以及90%以上的绿化面积都成了区阳能够快速发展的“独家秘方”。
“一河”是指区阳河。穿村而过的区阳河不仅为村内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还成为发展冷水鱼养殖和灌溉农田的根本资源保障。杨聪称,他们正积极筹备相关物资和设施,将利用地形优势和水力资源开发水上漂流项目。
目前,村民们还以区阳村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础,建成了稻香童年田园综合体,以此发展带有当地特色温的研学旅游产业。在田野、在林下、在河边,融入自然,体验农事,品味民俗……区阳村因地制宜打造的研学旅游产品,丰富了该村旅游内涵,也吸引一批批学生纷至沓来。杨聪告诉实践团成员们,这个项目投资20万,经过4个月的运作后,已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4万元。“投资成本较低,回本周期较短,文化教育作用突出”成为其最大的优势所在。
以特色产业为支撑 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区阳村主要的支柱产业有三个:“平坝稻田”“冷水鱼养殖”和“生猪养殖”。其中“冷水鱼养殖”已成为极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经过13年的养殖,区阳村的养殖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条特色产业链条,上中下游产业结合密切。在上游端,为保证鱼苗的质量和存活率,与高校研究生团队建立合作,形成产业帮扶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机制;在中游,区阳村依据当地特色建成泉水鱼都,在开发养殖业的同时,与旅游体验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下游,区阳村和承包商积极与商户达成合作,打造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形成品牌效应。
当实践团成员问到“冷水鱼养殖”对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时,杨聪表示,每年所获利润都会给村集体和脱贫户进行分红。并且,村内建成的产业不仅能够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还能让土地流转的农户每年也能够有一笔流转费用,这都是让村民富起来的强有力保障。
以人才发展为保障 赋能乡村新发展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区阳镇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从前期宣传,项目的设计与建设,以及产业的服务和发展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要不断培养和发掘本土人才。”杨聪强调,从景观设计制作到项目开发再到节目表演以及服务劳动都能看到区阳村民勤劳的身影。此外,杨聪还牵头建成巴渝工匠乡村驿站,旨在打造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人才。
通过此次参观,实践团成员们也深刻体会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成员赵美灵表示:“作为见贤思齐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把个人奋斗融入乡村振兴的宏伟征程,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奋斗,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