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守护一江清水出重庆 巫山有一群“水医生”
10月9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登船来到长江干流巫山段。巫山县地处重庆东大门,是重庆库区水环境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如何守住这道防线,将一江清水送到下游?一群“水医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群“水医生”守护一江清水出重庆
打水、分装、现场检测……在长江干流巫山段巫峡口的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一艘标有“重庆环境监测”字样的快艇上,巫山县生态环境监测站的检测人员正在进行水质监测采样。因为经常身着白大褂开展采样监测和实验分析工作,他们也被称为“水医生”。
监测站副站长魏嵬也是其中一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管理的‘前沿哨’”,魏嵬说,他们每月上旬会对水质开展手工监测,上、中、下旬开展水质巡查及预警工作,每年获得的手工监测数据1万余个。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网络的建设,每天还需对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进行审核、确认,每个站点每月获得监测数据5万余个。
同时,定期开展河流水质“体检”、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时刻关注水质变化情况,这些都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撑,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
“水医生”的付出,直观地得到了长江的“反馈”。2017年至今,长江干流培石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II类水质标准,水质为优,各支流水质满足相应水域功能要求,水质达标率100%。
做好水质检测只是巫山全力守护水环境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让长江巫山段碧水常在,近年来,巫山县严格落实“河长制”,五年来累计巡河8.46万人次,巡河里程达14.3万公里;全面推进“三水共治”,协同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3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15个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完成“两江四岸”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复绿7.8万平方米。
央媒记者游船打卡宁江渡的绿水青山画卷
古道幺店、烟雨人家,一江碧水、霞光映月……位于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 “江东嘴”的宁江渡公园,是古老的宁河渡口,也是游客游览小三峡的必经之路。
古时候,这里碧绿清澈的大宁河水,缓缓流入长江。日暮时,霞光灿烂,烟雾横江,轻舟摇荡,波光连天,显示出一幅清爽悦目的自然画面。如今,经过实施“宁江渡”生态修复项目后,这里芳草如茵、碧水连天,还原了宁江渡的绿水青山画卷,成为巫山美丽生态的一大网红点。
宁江渡景观是“巫山八景”中“宁河晚渡”的景象。《巫山县志》记载:“千条白练罩江边,无数歌声透晚烟,棹到中流真知在,浑如天上坐春船。” 三峡蓄水成库后,这里大部分淹没于水下,只留下荒芜的滩涂。
为保护长江库岸安全和生态,2020年11月,巫山实施“宁江渡”生态修复项目,着力恢复原有山形山脉、修补山体创面、营造健康的三峡森林植被体系、完善消落带生态治理等方面。同时,以修复后的宁江渡生态为本底,打造以村口、乡居、船渡、望江、读书、夜宿六幕场景,以此还原“宁江渡”的原乡风光,营造原乡场景,重塑巫山八景之一的“宁河晚渡”,还原宁江渡的绿水青山画卷,再现巫山大美风景。
如今,宁江渡已成为市民和游客打卡的网红地。漫步其中,不仅可以享受宁静和幽美的天地,还可以穿越时光秘境,感受古代风韵。
游船上,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黄丹玮,用镜头记录下江岸边的宁江渡公园。“我其实很想实地看看生态修复项目,在古诗里面写得很优美。但因为时间有限,没有机会到实地体验,只能乘船欣赏。”黄丹玮说,她和同事晚上在整理图片和视频时,都被巫山大美美景所震撼,巫山长江大桥横跨江边,傍晚日暮下,在江面作业的清漂工人,这些都是巫山对生态环保做出的努力,我们是能够清楚感受到的。”
上游新闻记者 王乙竹 摄影 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