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在两江协同创新区零距离体验“黑科技”
10月11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两江协同创新区,零距离体验科技创新“黑科技”。
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协同创新馆,一台头顶带着四个圆圈飞行器的汽车很是抢眼。原来,这是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分体式飞行汽车。
据介绍,该飞行汽车采用自主垂直起降飞行器、智能操控座舱和自动驾驶底盘三个独立模块的分体式构型,是面向载人、载物的立体运载系统。
“这种分体式组合重构的方案具有充分发挥近地飞行器与地面行驶底盘各自优点、智慧交通优势、最优化能量效益的特点,可实现人员、货物空地转运的无缝衔接,具备更大的灵活性。”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事业部部长吴彦辰说,该飞行器还可通过陆空协同精确感知定位、智能决策规划和自动引导对接等技术,实现模块组合重构,切换陆空不同行驶方式。
在创新馆内,由哈工大重庆研究院研发的,“青鸥30”氢动力无人机吸引了大家眼球。这台最大起飞重量达30千克,飞行巡航速度18-25米/秒,最长巡航时间达9小时,续航里程800公里的无人机,是当前国内同类产品中续航时间最长的。
研究院负责人介绍,该无人机采用垂直起降方式,不仅降低了无人机对于作业场地的要求,还扩宽了使用范围,可作用于长时间侦查,应用于线路巡检、航测、物流运输等场景。
“去年两江协同创新区高端应用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迎来大丰收。”两江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董事长王飞说,这些项目包括全球首款载人级两座智能分体式飞行汽车工程样车首发,氢动力六旋翼无人机成功首飞,“中国复眼”建成投用,等等。
近年来,两江协同创新区通过实施创新主体“双倍增”计划,首创“3+3”科技领军企业评价模型,建立起全链条培育体系,集聚科技型企业4888家、高新技术企业788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4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9个、市级452个。
截至目前,协同创新区集聚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50家大学、大院、大所,集聚两院院士团队25个,引育创新创业人才超过3000人,累计对外实施科研项目1000余项,累计引育硬科技企业超2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