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招 科技领军人才重庆行走进科学城
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3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是重庆建设“制造强市”的中流砥柱。10月20日,科技领军人才重庆行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才融合评估活动走进西部(重庆)科学城,为产业发展支招。
从2016年到2022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年产值符合增长54.3%,2023年,产值规模超过3500亿元。重庆也正在打造跨域融合、上下协同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科技部人才中心开发服务处处长牛萍表示,作为传统汽车重镇,重庆凭借高端研发平台的集聚,在智能网联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上游产业资源较为丰富,聚集相关企业约1392家,中游生产制造水平相对较高,聚集企业544家,下游应用领域企业主要聚集在测试评价示范和出行服务。
牛萍介绍,前期,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企业的领军人才、资深专家,深入多家研发机构、科创平台,开展现场研讨和调研考察,为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案借鉴和经验启示。
她表示,科学城拥有复杂的山地地形交通场景,在车路云协同平台、测试平台,应用平台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能力上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对比苏州和深圳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且布局和引进了一定数量的人工智能和软件基因企业,有望在下一轮的(V2X车路协同、L3-L4级别自动驾驶)新场景应用等新一轮竞争中争取到发展机会。
同时,科学城通过“内培外引”聚集了一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优质企业,在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已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比如,2022年4月,引进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院士领衔的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暨李克强院士工作站(下称“西部智联”),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等高校,通过人才联合培养、专业共建、项目共建等方式,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同时西部智联的自主孵化能力也在增强,一年多时间,已有14家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破茧而出,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带动区域发展。
“车路协同产业链条长,参与者与涉及的管理部门也多,整合协调的难度较大,需要有意识的去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牛萍建议,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一产业技术门槛较高,需要大量青年“新锐”人才的投入,科学城应发挥现有科教资源优势,聚集创新资源和要素,增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动能。
据悉,目前,科学城核心区已累计引育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330个,2023年以来转化科研成果290项。“创新工作需进一步赋能产业发展。”重庆高新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产业需求,持续搭建创新交流平台、深度合作平台、政企沟通平台,有效促进产业发展需求与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相融合,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智力支撑。
该活动由科学技术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
当天,矿冶科技集团矿山所副书记、副所长张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航前沿院智能交通研究院院长于海洋等五位专家,还先后围绕矿业车辆智能化技术现状与未来、车路一体智能交通等分享行业前沿科研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借鉴。
参加活动的专家们普遍反映,此次重庆行活动非常“接地气”,为科技人才搭建了合作和交流的平台,畅通了科技人才与企业间联系的渠道,对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支撑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广泛开展重大科研协同攻关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