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重庆|荣昌陶:传承创新中吸引“学院派”年轻人

沿着高速看中国·重庆|荣昌陶:传承创新中吸引“学院派”年轻人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2021-05-11

荣昌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荣昌区最具代表性的非遗之一。5月8日,重庆日报记者沿着成渝高速,来到荣昌区安陶小镇,一睹荣昌陶传承创新的新貌。

▲安陶小镇内陶器随处可见,供游客观赏。记者 何赛格 摄

在安陶小镇,每走几步便能看到一个荣昌陶的铺面,荣昌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先才的“荣昌安陶”小铺特别引人瞩目。这里是“前店后厂”布局,前店展示了数百种精美陶器,不少客人正在选购;后面,梁先才则手把手地教授“徒弟”制陶,年轻人们低着头,虽然满手陶泥却毫不在乎,专心的制作陶器。

近年来,荣昌区着力做好“陶”文章,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布局工业特种陶等新材料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就聚合了70多家高水平陶瓷企业,形成百亿级产值的陶瓷新业态。另一方面,加快以陶文化为核心的文旅产业发展,催生出更广阔的文旅发展新产业。

▲梁先才的店铺里,学徒正在为陶艺品抛光。记者 何赛格 摄

“现在,我们的荣昌陶主打的就是精品,前面店铺售卖的手工陶器,均价数百元,几千几万元一件的也有。”年过70岁的梁先才,从9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制陶技艺,见证了荣昌陶产业的兴衰起伏。在他看来,如今才是荣昌陶最好的发展时代。

“我带了上百个徒弟,现在还在学习的徒弟中,不乏大学生。”梁先才说,这些大学生徒弟头脑灵光学得快,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想法,制作的陶器在样式、外观上都很受消费者欢迎,“今后,他们肯定是荣昌陶传承发展的支柱。”

而在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一对90后川美小夫妻——管永双和李云杉则更有想法。2013年,两人在荣昌参加社会实践时得知,自己使用了多年的陶泥,竟然来自荣昌,也是制作荣昌陶的原料。两人就此与荣昌陶结缘。

▲荣昌安陶店铺内,工作人员在整理擦拭陶艺品,然后进行包装。记者 何赛格 摄

2016年,两人来到荣昌,开始了自己的荣昌陶创业梦,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潜心钻研陶艺。在传承选泥、晒泥、碾泥、过浆、揉泥、制坯、晾坯、打磨、刻花、上釉、烧窑等荣昌陶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他们在器型、颜色等方面进行了诸多艺术创新。

尤其是,秉持“粹万物之精华,见大地之本色”理念的二人,两人对汉代草木灰釉进行了创新发展,开发了一系列“植物灰釉”作品,涵盖银杏灰釉、芭蕉灰釉、檀木灰釉、荷叶灰釉等20多种植物灰釉。这些作品不仅给传统荣昌陶带来了一波“植物”美学新风尚,更丰富了荣昌陶的色彩和艺术表现形式。

2017年,夫妻二人作品《痕》入选首届中国四大名陶展;2019年,作品《陶瓷柴烧茶具组合》获得第54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铜奖,作品《无象》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们也代表了荣昌制陶艺术的新方向——越来越多“学院派”年轻人在这里汲取传统技艺的精华,将荣昌陶艺术发扬光大。

“如今,我们每一次开窑,都要吸引数十人开车前来挑选“尖货”,最贵的壶已卖到1.2万元/把。”管永双称。

如今,夫妻两人在通安村租下了一个大院子,对这个颇有“知青味”的院子进行了恢复和加固,并将工作室搬了过来,在售卖自己烧制的荣昌陶同时,开设茶室发展起乡村旅游,为荣昌陶发展和当地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亮色。

“产业升级迭代为文化艺术传承奠定物质基础,文化艺术发展又为产业兴旺凝聚更加厚重的文化底蕴。”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荣昌将持续加强荣昌陶的传承创新,加紧把荣昌安陶小镇建设成为集陶产业、文化、旅游、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国家5A级景区,创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国陶器之都,让荣昌这口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沿着高速看中国·重庆|荣昌陶:传承创新中吸引“学院派”年轻人

2021-05-11 19:46:20 来源:

荣昌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荣昌区最具代表性的非遗之一。5月8日,重庆日报记者沿着成渝高速,来到荣昌区安陶小镇,一睹荣昌陶传承创新的新貌。

▲安陶小镇内陶器随处可见,供游客观赏。记者 何赛格 摄

在安陶小镇,每走几步便能看到一个荣昌陶的铺面,荣昌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先才的“荣昌安陶”小铺特别引人瞩目。这里是“前店后厂”布局,前店展示了数百种精美陶器,不少客人正在选购;后面,梁先才则手把手地教授“徒弟”制陶,年轻人们低着头,虽然满手陶泥却毫不在乎,专心的制作陶器。

近年来,荣昌区着力做好“陶”文章,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布局工业特种陶等新材料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就聚合了70多家高水平陶瓷企业,形成百亿级产值的陶瓷新业态。另一方面,加快以陶文化为核心的文旅产业发展,催生出更广阔的文旅发展新产业。

▲梁先才的店铺里,学徒正在为陶艺品抛光。记者 何赛格 摄

“现在,我们的荣昌陶主打的就是精品,前面店铺售卖的手工陶器,均价数百元,几千几万元一件的也有。”年过70岁的梁先才,从9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制陶技艺,见证了荣昌陶产业的兴衰起伏。在他看来,如今才是荣昌陶最好的发展时代。

“我带了上百个徒弟,现在还在学习的徒弟中,不乏大学生。”梁先才说,这些大学生徒弟头脑灵光学得快,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想法,制作的陶器在样式、外观上都很受消费者欢迎,“今后,他们肯定是荣昌陶传承发展的支柱。”

而在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一对90后川美小夫妻——管永双和李云杉则更有想法。2013年,两人在荣昌参加社会实践时得知,自己使用了多年的陶泥,竟然来自荣昌,也是制作荣昌陶的原料。两人就此与荣昌陶结缘。

▲荣昌安陶店铺内,工作人员在整理擦拭陶艺品,然后进行包装。记者 何赛格 摄

2016年,两人来到荣昌,开始了自己的荣昌陶创业梦,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潜心钻研陶艺。在传承选泥、晒泥、碾泥、过浆、揉泥、制坯、晾坯、打磨、刻花、上釉、烧窑等荣昌陶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他们在器型、颜色等方面进行了诸多艺术创新。

尤其是,秉持“粹万物之精华,见大地之本色”理念的二人,两人对汉代草木灰釉进行了创新发展,开发了一系列“植物灰釉”作品,涵盖银杏灰釉、芭蕉灰釉、檀木灰釉、荷叶灰釉等20多种植物灰釉。这些作品不仅给传统荣昌陶带来了一波“植物”美学新风尚,更丰富了荣昌陶的色彩和艺术表现形式。

2017年,夫妻二人作品《痕》入选首届中国四大名陶展;2019年,作品《陶瓷柴烧茶具组合》获得第54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铜奖,作品《无象》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们也代表了荣昌制陶艺术的新方向——越来越多“学院派”年轻人在这里汲取传统技艺的精华,将荣昌陶艺术发扬光大。

“如今,我们每一次开窑,都要吸引数十人开车前来挑选“尖货”,最贵的壶已卖到1.2万元/把。”管永双称。

如今,夫妻两人在通安村租下了一个大院子,对这个颇有“知青味”的院子进行了恢复和加固,并将工作室搬了过来,在售卖自己烧制的荣昌陶同时,开设茶室发展起乡村旅游,为荣昌陶发展和当地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亮色。

“产业升级迭代为文化艺术传承奠定物质基础,文化艺术发展又为产业兴旺凝聚更加厚重的文化底蕴。”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荣昌将持续加强荣昌陶的传承创新,加紧把荣昌安陶小镇建设成为集陶产业、文化、旅游、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国家5A级景区,创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国陶器之都,让荣昌这口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