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
做好“特”字文章 推动农文旅城融合发展
清澈的蔡家河川流而过,河畔刚栽下的幼树长出翠绿的新叶,不远处的山坡上,柑橘树开始挂果,空气中弥漫着清香……深秋时节,在位于长寿区龙河镇的“橘乡福地 长寿慢城”乡村振兴示范区内,村庄、水系、道路、田野交相辉映,游客行走在整洁的步道上,不时拿出手机拍摄一路美景。
长寿慢城只是长寿区推动农文旅城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长寿区以乡村振兴先行先试为抓手,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农文旅资源的供给能力,推动农产品变身旅游产品、文化产品、科技产品,建立起完整的乡村全产业链。
70个生态工程夯实乡村绿色本底
从长寿慢城蜿蜒流过的蔡家河清澈见底,潺潺河水中不时有小鱼、小虾游过,颇具野趣。
“过去,蔡家河就是条臭水沟,库岸整治后环境大变样,来耍的游客特别多。”住在附近的保合村村民陈学勇今年将农房改建成了民宿,开业后客房几乎天天爆满,仅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就收入了10多万元。
蔡家河发源于祝家洞水库,流经保合村境内约7.2公里,最终汇入龙溪河。过去,河道两岸随处可见私搭乱建的彩钢棚,村民们沿河散养鸡、鸭畜禽,粪污直排,环境又脏又乱。
在打造长寿慢城的过程中,龙河镇启动了蔡家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先后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河道清淤、清漂,完善农村污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严厉查处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等生态问题。
为了让蔡家河重现水清岸绿的景象,当地从祝家洞水库引入清水,在河库两岸补植了红枫、香樟树等绿植,曾经的“臭水沟”摇身一变成了田园景观带,周边村民将农房改建为民宿、农家乐,游客和市民纷至沓来。
据了解,今年以来,长寿区重点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保护规划,编制出台了《长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导则》,统筹谋划包括桃花河—龙溪河水系连通工程在内的七大类共70个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项目,为幸福大美乡村建设夯实了绿色本底。
重点项目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在今年9月召开的西部农交会上,长寿区与中国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打造数字农田伏羲系统。一期项目计划在长寿区石堰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域推广试验,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可实现田间作物的智慧化种植管理、可视化农情监测、自动化农田预警等功能,为政府制定产业规划、生产技术指导等提供决策依据。
“以项目为牵引,以精品示范村建设为重点,我们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迭代升级,助力美丽乡村全面振兴。”长寿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西部农交会上,长寿区与中国科学院携手打造的农机创新平台也同期落地。依托长寿区丘陵山地特点,平台将开发适用于山地作业的新型农机。目前,双方已达成合作协议,将以长寿区石堰镇为试点区域,启动建设以第三代智能农机(无人农机)为切入点的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种植示范区,促进农业生产节本、提质、增效。
在乡村旅游方面,长寿区积极推进生态与田园、康养、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生态农业、田园体验、休闲康养、亲子研学等综合项目建设,激发农旅融合新活力。
譬如,围绕建设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今年长寿区就引入了红树林集团,共建大洪湖零碳康养旅游度假地,依托大洪湖、明月山等自然资源禀赋,推动洪湖镇、万顺镇一体化发展,打造以休闲度假、温泉疗养等为主的零碳康养旅游度假地。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长寿区共签约乡村振兴项目9个,总投资24.3亿元,涵盖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发展、农文旅融合等多种业态。
以产业振兴推进全域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接下来,我们将因地制宜持续做好农业产业‘特’字文章,叫响、做靓一批‘自然长寿’品牌,以产业振兴推进全域乡村振兴。”长寿区相关负责人说。
紧扣粮油生产,长寿区将全面排查整治利用撂荒耕地,启动功能性粮油产品示范基地规划建设,开展粮油全程托管和高标准农田整治区农户“一户一地”制度试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千亩级粮油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聚焦优势特色产业,长寿区将加快构建现代粮油、晚熟柑橘、生态渔业、优质蛋鸡全产业链,通过打造“一村一品”,培育一批“三品一标”、名牌农产品,叫响“自然长寿”区域品牌。
其中,已签约落地的北农大现代化智慧蛋鸡全产业链基地,将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建设节粮型蛋鸡父母代种鸡场、育雏场、孵化场等设施,加快打造绿色化、集约化、数字化、品牌化蛋鸡全产业链集群。
此外,长寿区还将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进组级农村集体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和年终收益分配试点,拓宽联农带农机制,确保50%以上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上。